影評人、書評人。著有《里爾克十論》、《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合著有《左文右武中師父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主編有《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二》、《沉默的回聲》、《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愛她想她寫她(評論集)》、《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五○年代香港詩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04—2005》、《2011香港電影回顧》、《讀書有時》三集、《民國思潮那些年》四集,合編有《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香港文學與電影》、《香港當代詩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香港粵語頂硬上》及《香港粵語撐到底》等。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24年參加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現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香港電台《開卷樂》主持、《聲韻詩刊》《方圓》編委。
2013年7月22日
2013年7月18日
新書推薦:《讀書有時II》
書評:書評引路,好書待讀 鄧小樺
鄭政恆的《讀書有時》已經出到第二集,繼續收錄香港文學書的書評。文學書在香港相對弱勢,因為文學書一般不太對應實際的需求,最多只是陶治性情、追看喜歡的作家,若論娛樂,香港太多聲色犬馬。近年追捧本土的聲音成為大潮,那麼香港文學又受不受惠?似乎沒有,又或者是掌故類、非虛構的社會性作品較易促動。香港文學還得與全世界的文學書一同競爭。
都知現在書籍的生命周期極短,在新書豬肉枱上停留一月,若不見起色就要下桌,三個月便退貨。偏偏文學書閱讀相對緩慢,又極靠口碑,書評對之極為重要。讀者端難見起色,作者端卻未曾退卻,今年香港書獎就有三本文學書入圍,破了紀錄。香港出版業中有清流持續出版商業回報甚低的文學書,終於有點成果;而一眾堅持筆耕的評論者,其文章亦值得留一紀錄。
《讀書有時》便是一隊文學列陣。
編者鄭政恆年紀尚輕,但近年在文學研究整理上持續工作,編出這本書算是甚為大度。大度在於,書以嚴肅文學為主,但也沒拘於分野,把類型小說的評論加入進去。其中亦有個人取向,例如鄭本身寫詩,於是書中以較小眾的「詩歌與散文」類先行;不過這個編排次序,一般讀者可能未能理解。
鄭政恆少年老成,個別篇目的編排,有時似以輩份排序,這點不壞規矩之餘,令人莞爾。回顧的前言寫得比較低調,多半只列編集叢書和書目,評論略少,其實值得再下工夫,為非學術的讀者指引一年出版的方向和亮點。生活化的結集,懷舊與尋緬,對反叛與抗爭的要求,這幾點都可以從收錄的文章中讀得出來。而選集化與復刻當道,青年作家的作品回響較小,是否也意味著文學圈的青黃不接?編者何不大膽點評一二。
(原刊《AM 730》2013.7.31)
鄭政恆的《讀書有時》已經出到第二集,繼續收錄香港文學書的書評。文學書在香港相對弱勢,因為文學書一般不太對應實際的需求,最多只是陶治性情、追看喜歡的作家,若論娛樂,香港太多聲色犬馬。近年追捧本土的聲音成為大潮,那麼香港文學又受不受惠?似乎沒有,又或者是掌故類、非虛構的社會性作品較易促動。香港文學還得與全世界的文學書一同競爭。
都知現在書籍的生命周期極短,在新書豬肉枱上停留一月,若不見起色就要下桌,三個月便退貨。偏偏文學書閱讀相對緩慢,又極靠口碑,書評對之極為重要。讀者端難見起色,作者端卻未曾退卻,今年香港書獎就有三本文學書入圍,破了紀錄。香港出版業中有清流持續出版商業回報甚低的文學書,終於有點成果;而一眾堅持筆耕的評論者,其文章亦值得留一紀錄。
《讀書有時》便是一隊文學列陣。
編者鄭政恆年紀尚輕,但近年在文學研究整理上持續工作,編出這本書算是甚為大度。大度在於,書以嚴肅文學為主,但也沒拘於分野,把類型小說的評論加入進去。其中亦有個人取向,例如鄭本身寫詩,於是書中以較小眾的「詩歌與散文」類先行;不過這個編排次序,一般讀者可能未能理解。
鄭政恆少年老成,個別篇目的編排,有時似以輩份排序,這點不壞規矩之餘,令人莞爾。回顧的前言寫得比較低調,多半只列編集叢書和書目,評論略少,其實值得再下工夫,為非學術的讀者指引一年出版的方向和亮點。生活化的結集,懷舊與尋緬,對反叛與抗爭的要求,這幾點都可以從收錄的文章中讀得出來。而選集化與復刻當道,青年作家的作品回響較小,是否也意味著文學圈的青黃不接?編者何不大膽點評一二。
(原刊《AM 730》2013.7.31)
2013年7月15日
2013年7月4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