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

勃留索夫與俄國象徵派的崛起

(刊於《聲韻詩刊》第56期)

2020年11月2日

十一月兩講

 1. My City, Our City 西西的《我城》

時間:11月14日(六) 2 時至 3 時半 
地點:JC CUBE, TAI KWUN

2. 【元朗詩會與聲韻詩刊合辦詩會 – 強權、時代與詩人】

嘉賓: 鄭政恆(詩人)
時間: 11月24日(二)晚上7:30至9:00
地點: 元朗生活書社 Living Bookspace
費用: HK$30/位
很久沒有舉行詩會,大家可安好?當時代過份殘酷,我們要怎麼過活,文學很可能沒有辦法提供任何確實的答案。下一次聚會我們來讀詩,也來讀詩人,我們由有幸請得的詩人鄭政恆,帶領我們從俄國詩人阿赫瑪托娃的名作〈安魂曲〉起,讀一讀歷史上政治逼害下的經典創作。

2020年10月30日

露易絲•格麗克的家族詩

 (刊於《城市文藝》第108期)

2020年10月1日

十月一講

與朝鮮/韓國文學相遇 

講者:陳成軍、范永聰 

主持:鄭政恆 

時間:10月10日(六)晚上 7 時至 9 時半 

地點:灣仔莊士敦道161-163號勝任商業大廈二樓

文化是流動的,流徙異地後總會改頭換臉。在韓流成為文化產業主流之一的現在,我們對韓國文學又有多少了解?你可知道韓國古典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淵源?而在北韓的鐵幕之內,又有多少文字可以存活?是次講座由朝鮮旅遊專家陳成軍先生,及研究韓國古代漢字文學的范永聰博士擔任講者,並由作家鄭政恆先生主持,讓大家與朝鮮/韓國文學相遇。 

2020年9月10日

《天能》:時間與自由意志

   
 
看罷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的新作《天能》Tenet,觀眾都難以明白戲中情節,我也不例外,但不明白,並不等於毫無所得。

    《天能》一開始就十分緊湊,觀眾不知發生什麼事,就目擊了整場烏克蘭基輔歌劇院特別行動。然而整個引子,恰好帶出一些重點,例如昏迷的觀眾在歌劇院中熟睡,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而觀眾看到的電影本身,就恍如一場難解的夢,而且愈來愈深沉,愈來愈難懂。

另一個重點是,觀眾和主角(The ProtagonistJohn David Washington飾)的視點比較一致,往往是先有行動,才有概念,《天能》帶著英國經驗主義(British Empiricism)的思路,趨近洛克(John Locke)的哲學。經驗主義者相信人從經驗建構知識,人就像白板(tabula rasa)一塊,先有經驗,後有概念,而不是先有理念,才作出行動。因此,主角是先看到紅色繩子和逆行子彈,才知道繩子的擁有人和時間逆行的觀念。主角與自己打了一場,才知道對手是自己。最重要是主角到了最後,才知道自己是主角。由於影片帶著這種現代早期知識論,與一般電影灌輸劇情的方法不同,《天能》帶來的觀影經驗自然迥然有別,劇情的把握就更不容易。

時間在《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和《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已是重點,但到了《天能》就成為核心命題。自亞理士多德、奧古斯丁、康德、柏格森和海德格爾以降,時間已成為愈發複雜的哲學問題,《天能》的劇情設定,是人可以回到過去,但事物隨之逆行,至於發生了的事已經發生(What's happened, happened),不會改變,所以人的自由意志是有限度

歷史相協調,是為了解決祖父悖論(grandfather paradox,人回到過殺了自己祖父)的難題,關於這一點,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就在《時間簡史》討論過了:「除非歷史已經表明,你曾經到達過去,並且當時沒有殺死你的曾曾祖父,或者沒有採取任何行為,這些行為和到達你現狀的歷史相衝突,你才能在時間中回到過去。况且,當你回到過去,你不能改變記載的歷史。你僅僅是跟隨著它。按照這一觀點,過去和將來是注定的:你沒有自由意志為所欲為。」

《天能》服從霍金的看法,因此電影與大量科幻電影和超級英雄電影截然不同,《天能》的人物包括主角,都是有限的行動者,而不是個人自由意志無限放大的英雄或邪惡人物。

除了自由意志,無限與有限確是重點,《天能》的人物設定上,也著重有限這一點,尤其是三個重要角色:KatElizabeth DebickiNeilRobert Pattinson飾)、三人,簡單而言,各自代表了人性中情感、心思、意志三者,Kat情感主體,對丈夫恨之入骨,對兒子充滿愛意。Neil心思想完備,甚麼都已知knew,假定角曾回到過去向Neil解說計劃),但不作太多解說,最終才表露一點友誼。角就代表行動的意志,基本上沒有太多概念和情感。

獨特的是,《天能》中唯一集知、情、意三者的人物,卻是大奸Andrei SatorKenneth Branagh,他了解滅世計劃、對妻子有愛有,具備行動意志,但偏偏他沒有道德,Sator的自我無限放大,巧取豪奪,要所有人陪葬(還念T.S Eliot詩作The Hollow Men的名句:This is the way the world ends, 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Sator字意為播種者,但作為偽神,他播下的只是絕望。

《天能》以文字方塊Sator Square為基本概念,時間可以順向,又可以逆向,基斯杜化路蘭拍了一部非凡的科幻特務片,前半段還是可以明白,後半段實在令人茫無頭緒(而且敘事節奏還刻意加快),觀眾恐怕只可以對自己說: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這是一個夢,而且是沒有首尾的好夢。

2020年9月8日

2020年9月7日

2020年7月15日

2020年7月1日

你往何處去──九七至今香港的出版和文化界景象

(刊於《文訊》2020年七月號第417 期)

2020年6月17日

陳夢家在前線

(刊於《方圓》第三期)

2020年6月16日

死亡之舞

(刊於《聯合文學》第428期2020年6月號)

2020年4月27日

抗疫時代

(刊於《聲韻詩刊》第53期)

2020年3月18日

願望

(刊於《聲韻詩刊》第52期)

2020年3月17日

2020年2月13日

《上流寄生族》:不平等社會

《上流寄生族》是南韓導演奉俊昊的,不單是第一部奪得康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的南韓電影,也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的亞洲電影及非英語影片
奉俊昊的作品雅俗共賞,而且有幾種路線,《綁架門口狗》和《上流寄生族》走黑色幽默風格,《殺人回憶》和《骨肉同謀》都牽涉犯罪,而《韓流怪嚇》、《末世列車》和《玉子》就在科幻類型中,加入了不少寓意。
本來,金基德、李滄東和洪尚秀是三大影展的寵兒,其中李滄東成就較高,《詩》曾得康城影展最佳劇本獎,但始終與金棕櫚大獎失之交臂,2018年的《燒失樂園》更是空手而回。至於朴贊郁、奉俊昊和金知雲都遊走於英語世界和南韓本土,以及藝術與商業之間。
奉俊昊的《上流寄生族》,回歸早年《綁架門口狗》的黑色幽默風格,也據說是受金綺泳的《下女》和《蟲女》、森田芳光的《家族遊戲》影響和啟發。
《上流寄生族》中,窮人一家四口住在半地下室,居住環境惡劣,兩代人都人浮於事,因為一次偶然機會,長子偽造文憑學歷,受聘於大富之家,當了大小姐的英文補習老師。然後他打蛇隨棍上,透過熟人介紹」獲得信任,窮人一家各佔職位,父親當了私人司機,母親當了管家,女兒就做了少爺的藝術治療師。從整個過程可見求職一事,關係比能力更重要。
直到一個下雨天,大富之家出外露營,窮人一家在大宅開懷狂歡,卻發現了大宅地下室的秘密,而同一夜的大雨,令窮人一家家園盡毀,他們因此踏上了不歸之……
《上流寄生族》的重點是階級,竟然與李滄東的《燒失樂園》有相似之處,兩部電影同樣由階級分野出發,逐步激化成窮人深深的恨意,最終也是牽涉到人命。
《上流寄生族》的社會結構,再一次令人想起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2006出版)一書,書中所指的M型社會,「在勞動人口中,佔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崩潰之後,所得階層的分佈即往低層階級和上層階級之上下兩極移動,邁向左右兩端高峰、中間低落」,社會只有富有與貧窮兩個極端,而中產階級就逐步消失。一些相關現象包括了在職貧窮、世襲貧窮、非正式員工增加、高學歷低人工、年輕人的失敗世代、社會上流階梯消失、低生育率等等,都在M型社會中發生。
電影正好展示了M型社會的現實矛盾,以至激化,而階級分野不單是經濟問題,更會形成心理上的變化:有人甘願在地下室為奴,還要夜夜千恩萬謝,但也有人選擇反抗,以行動作最後的控訴。電影的結局是半地下室的父親,再下流到地下室,至於處於半地下室的年輕人,就夢想可以向上流,並解放地下室裡的父親。在黑色幽默電影中,這正好就是諷刺的著力點。
最後,我八卦一查,計算收入分配的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南韓在2016年是35.7,收入分配差距屬於中等,至於香港在同一年的堅尼系數,是53.9,遠超警戒線。那麼,為甚麼南韓導演執著於矛盾主題,而香港沒有呢?實在值得我們思考。

2020年2月7日

東京散步

(刊於《香港文學》第422期)

2020年1月28日

說鼠四則

(刊於《明報》2020.1.28)

2020年1月17日

徒增年歲的生者

(刊於《聲韻詩刊》第51期)

2020年1月2日

一月一講

《春嬌與志明》放映及映後談
時間:1月18日(星期六)2時
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2020年1月1日

20年最佳華語電影(2000-2019)

《臥虎藏龍》(李安)
《花樣年華》(王家衛)
《一一》(楊德昌)
《無間道》(劉偉強和麥兆輝)
《盲井》(李楊)
《無間道Ⅱ》(劉偉強和麥兆輝)
《黑社會》(杜琪峯)
《頤和園》(婁燁)
《父子》(譚家明)
《再生號》(韋家輝)
《證人》(林超賢)
《風聲》(陳國富和高群書)
《讓子彈飛》(姜文)
《線人》(林超賢)
《桃姐》(許鞍華)
《天註定》(賈樟柯)
《一代宗師》(王家衛)
《不成問題的問題》(梅峰)
《嘉年華》(文晏)
《大象席地而坐》(胡波)

2010年代十大最愛電影10 Favorite Films of the 2010s

《燒失樂園》(Burning,李滄東Lee Chang-dong)
《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Christopher Nolan)
《沉默》(Silence,Martin Scorsese)
《聖杯騎士》(Knight of Cups,Terrence Malick)
《修女伊德》(Ida,Pawel Pawlikowski)
《冬日甦醒》(Winter Sleep,Nuri Bilge Ceylan)
《愛是神奇》(To the Wonder,Terrence Malick)
《風起了》(The Wind Rises,宮崎駿Hayao Miyazaki)
《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Terrence Malick)
《非常戇男離奇失婚》(A Serious man,Joel and Ethan Coen)

2019我的十大電影10 Best New Movies of 2019

《真實芳言》(The Truth是枝裕和)
《極速傳奇:褔特決戰法拉利》(Ford v FerrariJames Mangold
《小丑》(JokerTodd Phillips
《天氣之子》(Weathering with You新海誠)
《冷戰戀曲》(Cold WarPawel Pawlikowski
《耶穌真係落咗嚟》(Jesus奥山大史)
《魔鬼怪醫》(EteKrzysztof Zanussi贊祿西)
《為副不仁》(ViceAdam McKay
《邊境奇聞》(BorderAli Abbasi
《毒行俠》(The MuleClinton Eastwood奇連伊士活)

Special Mention: 《教廷白煙》(The Two Popes,Fernando Meirel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