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明報》2017.5.28)
影評人、書評人。著有《里爾克十論》、《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合著有《左文右武中師父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主編有《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二》、《沉默的回聲》、《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愛她想她寫她(評論集)》、《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五○年代香港詩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04—2005》、《2011香港電影回顧》、《讀書有時》三集、《民國思潮那些年》四集,合編有《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香港文學與電影》、《香港當代詩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香港粵語頂硬上》及《香港粵語撐到底》等。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24年參加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現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香港電台《開卷樂》主持、《聲韻詩刊》《方圓》編委。
2017年5月29日
2017年5月26日
2017年5月25日
2017年5月20日
2017年5月12日
《天賦的禮物》:主情與主知
其實《天賦的禮物》要說的當然不是禮物,而是天才少女的教育。基斯伊雲斯(Chris Evans)飾演的Frank照顧姊姊的遺孤、天才少女Mary,他搬到佛羅里達的平民小屋居住,讓Mary在普通學校就讀,但求她過一般小朋友的生活。可是禾稈冚唔到珍珠,Mary的才華吸引外婆遠道而來,與Frank對簿公堂,爭取撫養權。
《天賦的禮物》的法庭戲,其實反映出兩種價值觀的對立和角力,Frank是主情的人,只重視成長和群體,卻忽略了知識,外婆是主知的人,只重視成就和知性,卻忽略了愛心。Frank是哲學人,傾向意義的探索,而外婆是數學人,傾向計算的方法。《天賦的禮物》中,法蘭和瑪莉居於佛羅里達小鎮,如同隱世,跟黑人屋主相當友好,互相關懷,而外婆居於學術重鎮麻省,當然過著資產階級的生活,靠近學術精英的圈子。由此出發,《天賦的禮物》詢問了生活的意義,一個人到底應該過四平八穩簡簡單單的生活?還是盡力發揮能力以求有益於世人?
《天賦的禮物》令人想起另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神奇虎爸》(Captain Fantastic;有趣的是Chris Evans憑演出Captain America深入民心,Captain是隊長,也關乎當領袖的藝術),神奇父親Ben
Cash帶子女離開大眾,一同思索和探尋另類生活的可能,由於家中變故帶來一場公路旅程,一家人返回凡塵,面對人世種種和內心掙扎,迎向生存以外的挑戰,突顯祖輩重視俗世的一般價值觀,但神奇父親卻對此表示質疑。但無論如何,兩部電影都以調和的口吻,提出平衡的重要。同時,兩部電影也不約而同指出,俗世的秩序無法避免,但個人也可以自行探索與追尋。
《天賦的禮物》中,法蘭和外婆都受個人世界觀帶來的遮蔽,形成局限,就如片中的貓Fred是單眼的,只看到一半的事物,換言之,不論主情,還是主知,都只是看到世界的一半,而未能全面了解並作出最好的判斷。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多方面的學習,專業知識、發展才能其實無可口非,因此Mary需要到大學學習,而不能跟一般學生上數學堂,外婆的要求有一定道理。可是,Mary也需要跟她最親愛的Frank一起生活,以至和其他同齡小朋友玩耍,從中明白友愛和關懷的意義,這一點Frank的想法就是對的,主情和主知、精英主義和平均主義兩方突破對立,才有生活的幸福。
(刊於《時代論壇》第1550期2017.5.12)
2017年5月8日
2017年5月7日
2017年5月6日
2017年5月2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