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書評人。著有《里爾克十論》、《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合著有《左文右武中師父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主編有《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二》、《沉默的回聲》、《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愛她想她寫她(評論集)》、《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五○年代香港詩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04—2005》、《2011香港電影回顧》、《讀書有時》三集、《民國思潮那些年》四集,合編有《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香港文學與電影》、《香港當代詩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香港粵語頂硬上》及《香港粵語撐到底》等。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24年參加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現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香港電台《開卷樂》主持、《聲韻詩刊》《方圓》編委。
2019年3月25日
2019年3月15日
《死亡無限2次LOOP》:如果命運能選擇
《死亡無限2次LOOP》(Happy Death Day 2U)是《死亡無限LOOP》(Happy Death Day)的續集,兩者一脈相承,都是荷里活作品,但兩部電影保留了創意、個性與自主氣息,又由於2017年的首集相當成功,續集也就打蛇隨棍上了。兩集導演基斯杜化蘭登(Christopher B. Landon)是編劇出身,為多部Paranormal Activity系列作品,撰寫劇本。
《死亡無限LOOP》和《死亡無限2次LOOP》都可歸類為虐殺電影(slasher film,又譯砍殺電影),虐殺電影是恐怖電影(horror film)的次類型(subgenre),當中有年輕人引發變態殺人狂的創傷心理,引致暴力殺人狂的殘殺及傷害,虐殺電影的先驅是希治閣的《觸目驚心》(Psycho)和米高鮑維路(Michael Powell)的《魔光血影》(Peeping Tom)。七八十年代是虐殺電影的黃金時期,包括了代表作《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去年再有續作)、《十三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 films)和《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之後沉滯多年,偶有《奪命狂呼》(Scream)的復興,但也大不如前了。
《死亡無限LOOP》和《死亡無限2次LOOP》的特別之處,就是時間迴環(time loop),《死亡無限2次LOOP》由女主角Tree簡單地回顧了《死亡無限LOOP》,首集以美國南方的校園為背景,加入查案情節,女主角帶著查探真凶和真相的意志,面對循環往復的時間(生日那一天)。
《死亡無限LOOP》受《偷天情緣》(Groundhog Day)的影響(男女主角甚至在片末提到這部電影),而電影的要旨是貼在門上的一句話: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生日和忌日,都在同一天,在無限LOOP的情況下,一個人如何面對,抱著甚麼態度迎向人生、命運以至局限,是兩集電影帶來的思考。
既然《死亡無限LOOP》還有開枝散葉的空間,續集利用了上集的相同設置,令女主角的生日和忌日再不停LOOP下去。除此之外,續集還加入了科幻的包裝。這一點表面上看其實不大重要,倒是片中三個科學學生(分別是華裔、印裔、猶太裔)發明的量子實驗機器,取名為西西弗斯(Sisyphus),明顯是向希臘神話以至卡繆(Albert Camus)的名篇《西西弗斯神話》(The Myth of Sisyphus)致意,換言之,《死亡無限2次LOOP》有更強烈的存在主義色彩,思考人如何迎向死亡和荒謬,以至反抗的意義。此外,女主角Tree在對白中提到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也是向存在主義取經,尤其是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的哲學。
同時《死亡無限2次LOOP》也加入了母女之間的感情,以及個人的抉擇、道德的承擔。女主角Tree面對量子實驗機器,帶來命運分岔的兩個平行時空,她可以選擇完整的家庭,也可以選擇感情;她可以選擇獨善其身,也可以選擇介入反抗。電影做了明確的抉擇,藉抉擇突顯存在的意義。
《死亡無限LOOP》和《死亡無限2次LOOP》都不是相當深奧的作品,而是以荒謬的處境,折射出一點人生的道理,並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引發趣味和投入感。最終,從電影回到面前的人生,正是我們的抉擇,成就了今天的我們;正是我們的選擇,造就了今時今日的社會。
2019年3月1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