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殘缺的世界——《孕茫茫》

François Ozon的狀態老是飄浮不定,不禁替他抹一把汗。看了《泳池情殺案》和(Swimming Pool,2003)《5X2》(2004)本來要blacklist他,誰知《最後的時光》(Time to leave,2005,有珍摩露[Jeanne Moreau]擔演慈祥的祖母一角)教人感嘆,之後《華麗安琪兒》(Angel,2007)跌一跌,到《小飛B》(Ricky,2009)又飛起來,《孕茫茫》(Le Refuge,2009)呢?不過不失吧。

其實François Ozon有野心去觸踫生命與死亡這些比較大的課題,嘗試賦與影片較深刻的人生想法。《孕茫茫》就是好例子,借死亡去說這是一個殘缺的世界,借新生命去表達出希望尚存;前呼《最後的時光》,後應《小飛B》,不過野心大,代價高,論質數,《孕茫茫》未能越過該兩部佳作。

《孕茫茫》的佈局有心思,電影開首,路易因服毒死亡,跟他一起吸毒的女友慕絲卻死不了,還發現懷有路易的孩子。François Ozon借路易之死突顯出六個人的複雜關係(父、母、兄、弟、女友和嬰孩),再借六個人的關係去講人生無以名狀的境遇,父親本來對路易冷漠,他的死卻令父親十分心傷;母親本來對路易疼愛有加,他的死卻令母親感到一絲勝利感。兄長死了,無血緣關係的弟弟保羅痛失關係若即若離的兄長。而因為保羅是同性戀者,他們一家從此無後了。

一邊是死,另一邊是生。路易死了,慕絲有孕,對她來說,也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和準備重新開始,她躲在鄉間的寓所,重頭學習如何生活,學習如何去愛,但她還想逃避責任,而且不想受苦。對她來說,懷孕的歷程是一個臨界上拉扯的生命狀態,既是實在的,也是象徵性的——她的孩子一如她的新生活將要來臨了。

在殘缺的世界裡,獨自建立新生活不易。因為生活充滿種種缺憾,所以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替代物填充空虛感。路易和慕絲曾經染上致死的毒癮,慕絲有孩子,不能再吸毒。慕絲孤獨地活下去,此時保羅來到她的家,因為關於故人的記憶,因為他是唯一的同伴,甚至因為性愛和吸引力,慕絲感到生命還可以有一絲暫時的滿足感。在最重要的一刻,新生命來到殘缺的世界中,慕絲決心重過新生,擺脫了上面種種替代物,她將孩子給與保羅,讓保羅一家從此有下一代,嬰兒的誕生一如路易的歸來,世界重新回到完整無缺,充滿希望。——及此,電影一首一尾正好呼應,開始時只見黑夜中的列車正在飛馳,慕絲躺在封閉的屋內,男友和她在吸毒;結束時白日中的列車正在飛馳,慕絲在車廂之中,獨自往赴前路,尋找美好的新生。

《孕茫茫》的個別片段可見神采,一些畫外音配合簡單而詩意的鏡頭,令人想起法國新浪潮電影。是的,《孕茫茫》的佈局、風格、閑散的鄉間和海灘的景致,時而教人記起今年去世的伊力盧馬(Eric Rohmer,1920-2010)。只是François Ozon沒有伊力盧馬的睿智與機智,從對白這一基本元素,就可以輕易立判高下了。而François Ozon需要的也許是時間,一直追趕伊力盧馬的高超水平及深沉思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