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人間十日談:《情迷羅馬》

                活地阿倫Woody Allen)的《情迷羅馬》(To Rome with Love),恐怕沒有去年的《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般人見人愛,我想這不是羅馬與巴黎兩城,文化軟實力比較的結果,而是這一次活地阿倫比較尖酸刻薄,得罪的人多了。
               據說原來活地阿倫有意向薄伽丘的《十日談》(Decameron,名導帕索里尼在1971改編為電影)取經,片名原為Bop DecameronBopBebop,爵士樂的一種,重視即興,從現在的《情迷羅馬》看來,確實是由一些短篇組合而成,一方面輕鬆反映出世俗的眾生相,另一方面有傳奇狂想的成份,當然也有喜劇和諷刺的色彩。影片有四個故事,互相穿插:一是活地阿倫見未來女婿,卻發現未來襯家有一把天然好歌喉;二Roberto Benigni飾演的小人物Leopoldo,無端端人氣急升,成為城中名人;三Jesse EisenbergEllen Page合演的一段露水情緣;四是兩個來自鄉間的新婚夫婦迷失羅馬,各有艷遇和奇遇。
              四個故事各有針對,意有所指,我們逐個看看。上一次由活地阿倫本人粉墨登場,已2006年的《遇上塔羅牌殺手》(Scoop)了,這一次,他直言自己是無神論者、害怕退休和死亡、對佛洛伊德和心理分析嗤之以鼻,徹頭徹尾是一個自我中心的老頭子,大體上有夫子自道的成份(當然也有自嘲)。對於未來襯家的歌劇演出――還要一語雙關,選擇雷昂卡伐洛Ruggero Leoncavallo丑角》(Pagliacci――活地阿倫以荒誕不經的方式呈現,其實是對歌劇演出以至歌劇聽眾的諷刺。
              故事二的Leopoldo忽然成名,則是對傳媒與盲目大眾追星的諷刺。這一個故事最超乎現實,但也關乎現實。Leopoldo本來過著小職員的老百姓生活,日日如是。他與友人看罷電影質數的孤獨》(The solitude of prime numbers),讚嘆不已,面前就有一班記者簇擁著明星,後來他自己忽然成為名人。他享受了明星受人擁戴的好處,但也有焦慮煩惱,令人想起費里尼的《八部半》(1963)。當然,潮流像風迅速轉向,一切打回原形,但名利教人上癮,在此可見一斑了。
               故事三的男生Jack一腳踏兩船,是活地阿倫常用的把戲,也帶來理性與激情的思考,還要加入Alec Baldwin一角如影隨形,唯恐觀眾捉不到中心思想。Ellen Page飾演的MonicaJack不能自已,似乎魅力沒法擋,但她正是活地阿倫諷刺和攻擊的對象:不顧一切、熱衷名利的壞女人,而且是只懂拋書包的偽知識分子pseudo-intellectual)。這個成長故事恐怕會教有些人恨得牙癢癢了。
               故事四的兩夫婦故事,比較突出,Penélope Cruz的演出加分不少(她豐滿的身材再令人想到費里尼的《八部半》,教小處男一見難忘,如大母神般的妓女),這一段最有《十日談》的神采,兩夫婦各自通姦,他們擺脫了道德的規範,徹徹底底享受性愛的歡愉。文藝復興時代的《十日談》是要張揚人性,肯定塵世的喜悅,諷刺或不滿當時教會張揚神性,只強調天堂永生的福樂,主張禁欲主義。時至今天,社會大大改變了,活地阿倫諷刺的對象不再是教會,在這個故事裡,他用諷刺和幽默的手法,輕輕帶出忠貞的可笑,大大肯定了性愛的暢快。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夠壓止住生存的焦慮、死亡的恐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