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推出經典之作《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一年後再帶來新作《愛是神奇》(To the Wonder),教許多人感到訝異,畢竟他四十年來只執導過六部長片,這一次快捷得出乎意料之外。另一個難以預料的是,泰倫斯馬力克拍攝當今人們的生活,過去五部長片,大多回望過去的時光,這一次徹底立足當下,說現代人的處境。最後一個意想不到,是電影用了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但都不是用他們最耳熟能詳的名作,比例上更用了不少二十世紀的音樂作品,例如歌雷斯基(Górecki)的第三交響曲等等,導演似乎要更貼近當代人的精神世界。
《愛是神奇》和《生命樹》一樣,有相當私密的感觸、充滿詩意的表達,而基督宗教色彩更濃烈。影片一開始透過法國巴黎的旅程,帶出主角Neil(Ben Affleck飾)和Marina(Olga Kurylenko飾)一段浪漫的感情關係,並且從女性抒情的聲音引入,將情話提升到一種近乎宗教的言說。巴黎固然映襯愛意,而我特別留意到泰倫斯馬力克拍攝巴黎國立中世紀博物館(Musee national du
Moyen Âge)的鎮館之寶――《仕女與獨角獸》(The Lady and the Unicorn),這一共六幅掛毯,展現了五種感官,而最後一幅名為我唯一的心願(À Mon
Seul Désir),其中一個說法是,這幅掛毯表明愛。
從情感和感官升華,達到愛。然而這不是一條直路,而是曲折的仄徑。
鏡頭一轉,Neil將Marina和她前夫所生的女兒接到美國居住,母女二人和Neil一開始過著天堂般的日子,後來都不能適應美國的生活,感情上也逐漸疏離,卒之她們二人離開了美國。《愛是神奇》拍出浪漫,也直指疏離的內心世界――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疏離,而Neil是環境方面的專家,他看到自然受到污染,人與自然之間也有疏離。最後,片中另一重要角色神父Quintana(Javier Bardem飾),內心再沒有愛心與熱誠,他感受到人與上帝之間也是疏離。
愛意並不是恆久的,在一個罪惡和冷漠所控制的世界,愛似乎是不可能,然而人仍然要愛(神父說:You shall love),如何可能呢?
Neil與過去的朋友Jane(Rachel McAdams飾)重遇,可是最後兩人還是沒有走在一起。Marina與女兒分道揚鑣,回到美國跟Neil結婚,二人重新開始。神父也繼續他的社區服侍工作,表面上有所作為。他們回到生活的秩序,理應安好無事,然而在平平凡凡的社區中,人的迷惘甚至背叛也會悄然發生。
《愛是神奇》和《生命樹》一樣,並不以戲劇情節為主導,而在意於人的內心感受和正負兩面的種種心理狀態,泰倫斯馬力克將這個愛與恨、熱情與冷漠交織的世俗世界,再一次帶到希望之中,Neil與神父開始交流,願意寬宥Marina,而最後角色的內心獨白,不是片初的情話和抱怨,而是禱文般的呢喃。影片歸結於服侍與饒恕,然而不再是個體向上升華躍動,以求達到愛的情愫,反倒是個體向下謙虛地放下自己,一無所有,從而迎接新的活力或可能。
而片初和最後一個鏡頭,都以朝聖地聖米歇爾山(Mont Saint-Michel)為象徵,所寓指的興許是奇蹟的泉源,可望而不可即的神聖對象。
影評人、書評人。著有《里爾克十論》、《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合著有《左文右武中師父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主編有《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二》、《沉默的回聲》、《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愛她想她寫她(評論集)》、《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五○年代香港詩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04—2005》、《2011香港電影回顧》、《讀書有時》三集、《民國思潮那些年》四集,合編有《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香港文學與電影》、《香港當代詩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香港粵語頂硬上》及《香港粵語撐到底》等。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24年參加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現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香港電台《開卷樂》主持、《聲韻詩刊》《方圓》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