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

《天台》:周杰倫與邵氏電影

                周杰倫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天台》,瑕瑜互見,整部電影混合了歌舞、愛情、黑幫、動作、喜劇等元素,類型相當混雜。當然了,周杰倫的音樂作品何嘗不混雜呢?R&BHip Hop、搖滾、流行情歌等元素,都兼容並包。
        據說,近年周杰倫信主成為基督徒,難怪《天台》的場景地點命名為加利利市,電影強調了主角的犧牲精神,甚至於周杰倫飾演的主角,取名為浪子膏――暗暗表明浪子與膏者the anointed one,即彌賽亞、基督),兩個形象合而為一。
                除了宗教角度出發,也可以從香港人的角度出發,我覺得《天台》不單有向印度的Bollywood取經(所以有時劇情會暫時停止,轉向歌舞場面),更給我一些邵氏電影的感覺。
              恰恰是四十年了!1973年,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讓粵語片起死回生,由此進入新的港產片年代,影響及於近年香港的賀歲片如《七十二家租客》、《我愛香港》系列,當然這是因為曾志偉推動了《天台》中也有他飾演一角。《七十二家房客》中,鄰人之間守望相助、打打鬧鬧,好人壞人之間分明對峙,階級對立也同樣分明,有錢有權的人多不立品,窮人卻友善單純,以至雖貧亦樂的簡樸民風,好心腸的少女成為獵物等等,這些不單在《天台》出現,更重要的是,楚原在《七十二家房客》中展現的矛盾性:寫實的生活題材,卻配上並不太寫實的片廠拍攝、舞台式的場面調度。
            《天台》一點也不寫實,佔不小部份在片廠內攝製(全片最後一個鏡頭看到外緣的圍板,更突出了這一點),但周杰倫成功地突顯出樸素的人情味、男女之間的愛意和小社區倫理,天台成為超脫世俗險惡的浪漫世界、理想空間。當然,《天台》中,周杰倫唱歌的部份也比較精彩,而相對於首作《不能說的秘密》,他已少了一點自戀,不時也調侃一下自己,不少戲份(尤其是搞笑)也旁落到浪子膏的一眾兄弟。
            《天台》的結尾可能會被人批評,我也不太滿意影片卒之走向動作加煽情的老調子,但我一方面從飛車場面想起八年之前,周杰倫首次當男主角主演的《頭文字D》,另一方面也訝異周杰倫在戲院首映禮中,營造一段台上台下的廝殺場面,多少有一點間離的衝擊效果。
                 回想在戲院裡,姜大衛露面一場,可算是觀眾反應最大的一刻,笑聲突然爆發,而我大笑過後,就想起《天台》中主角大難不死,肯定了希望與正義的正面信念,而本片的港味和邵氏電影感覺,也令我從中找到文化的認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