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斯頓柏索(Christian
Petzold)的「元素三部曲」來到第二部,而寶娜比爾(Paula Beer)也由《水漾的女人》(Undine)的水靈轉化成繆斯女神(Muse)。
我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了《盛夏餘燼》(Afire, Roter Himmel,當時譯為《火灼的天空》),最近再在電影中心觀看,電影依然神采飛揚。
我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了《盛夏餘燼》(Afire, Roter Himmel,當時譯為《火灼的天空》),最近再在電影中心觀看,電影依然神采飛揚。
《盛夏餘燼》的中心是愛與死,這是無數文學及電影作品運用過的主題,但柏索的高明之處就是將愛與死,放在文學創作的經歷中,再賦予有血有肉的人物角色。
電影一開始的伏線就是愛與死,汽車在令人感到茫然無措的森林拋錨,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埋下死亡的結局。里昂(Leon)與朋友菲力斯(Felix)到森林中的別墅小屋創作,里昂是年輕文學作者,菲力斯結集攝影作品集,但小屋似有一女子的蹤跡,她當然是主角日後所愛的對象。
《盛夏餘燼》的核心意象是火,火是自然元素,火是生命的威脅,但火也是愛情、激情、生命力和創作力的象徵,浴火也可重生(柏索拍過《火鳳凰》Phoenix)。法國詩學理論家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的《火的精神分析》(The Psychoanalysis of Fire)有許多分析。
《盛夏餘燼》的男主角里昂在別墅小屋修改作品,等待編輯來討論文稿。里昂像男孩一樣,不懂如何他人溝通,得罪人多,稱呼人少,他一再昏睡,里昂的生命處於未醒的沉睡狀態,也處於孤立狀態,老是一個人打球,他手上是一本名為《影子》(Shatten)的書,他只是一團混沌的影子。
別墅的來客還有菲力斯、女子娜迪亞(Nadja)和沙灘救生員大衛(Devid),他們三人互相有生命的激情,溝通良好愉快,在黑暗中一起玩耍,他們有生命之火,唯獨里昂沒有。
飯桌上,大衛的幽默故事是令人意外的小把戲,伏線帶來意想不到的結局,其實《盛夏餘燼》本身也是如此。
編輯先生漢密特(Helmut)終於來別墅小屋,電影的節奏立即加快,一直不休至結尾。漢密特對里昂的小說興趣不大,反而對菲力斯和娜迪亞都有用心的交流,菲力斯的攝影作品集,只有兩個層次,一是從他人背後,拍看海的人的背影(觀察),二是拍他人正面(溝通),漢密特提出了拍海為第三層次(自然),可惜,自然有時是空虛的、平靜的,也可以是殘酷的,最終,自然吞噬了菲力斯。
漢密特來到小屋,我們才知道娜迪亞是文學學者,她研究德國浪漫主義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的《羅曼采羅》(Romanzero),也在飯局中背誦了《羅曼采羅》中的〈阿斯拉人〉(Der Asra)兩次,這是馮至的譯詩:
電影一開始的伏線就是愛與死,汽車在令人感到茫然無措的森林拋錨,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埋下死亡的結局。里昂(Leon)與朋友菲力斯(Felix)到森林中的別墅小屋創作,里昂是年輕文學作者,菲力斯結集攝影作品集,但小屋似有一女子的蹤跡,她當然是主角日後所愛的對象。
《盛夏餘燼》的核心意象是火,火是自然元素,火是生命的威脅,但火也是愛情、激情、生命力和創作力的象徵,浴火也可重生(柏索拍過《火鳳凰》Phoenix)。法國詩學理論家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的《火的精神分析》(The Psychoanalysis of Fire)有許多分析。
《盛夏餘燼》的男主角里昂在別墅小屋修改作品,等待編輯來討論文稿。里昂像男孩一樣,不懂如何他人溝通,得罪人多,稱呼人少,他一再昏睡,里昂的生命處於未醒的沉睡狀態,也處於孤立狀態,老是一個人打球,他手上是一本名為《影子》(Shatten)的書,他只是一團混沌的影子。
別墅的來客還有菲力斯、女子娜迪亞(Nadja)和沙灘救生員大衛(Devid),他們三人互相有生命的激情,溝通良好愉快,在黑暗中一起玩耍,他們有生命之火,唯獨里昂沒有。
飯桌上,大衛的幽默故事是令人意外的小把戲,伏線帶來意想不到的結局,其實《盛夏餘燼》本身也是如此。
編輯先生漢密特(Helmut)終於來別墅小屋,電影的節奏立即加快,一直不休至結尾。漢密特對里昂的小說興趣不大,反而對菲力斯和娜迪亞都有用心的交流,菲力斯的攝影作品集,只有兩個層次,一是從他人背後,拍看海的人的背影(觀察),二是拍他人正面(溝通),漢密特提出了拍海為第三層次(自然),可惜,自然有時是空虛的、平靜的,也可以是殘酷的,最終,自然吞噬了菲力斯。
漢密特來到小屋,我們才知道娜迪亞是文學學者,她研究德國浪漫主義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的《羅曼采羅》(Romanzero),也在飯局中背誦了《羅曼采羅》中的〈阿斯拉人〉(Der Asra)兩次,這是馮至的譯詩:
美麗的蘇丹的女兒
天天晚間走上走下
在噴水池的旁邊,
那裡濺著雪白的水花。
年輕的奴隸天天在晚間
站在噴水池旁發呆,
那裡濺著雪白的水花;
他的面色一天比一天蒼白。
一天晚上公主走向他,
匆匆地說了一句:
「我要知道你的姓名,
你的故鄉,你的家族!」
奴隸說:「我叫穆罕默德,
也門是我的故鄉,
我的家族是那些阿斯拉
他們若是愛,就要死亡。」
天天晚間走上走下
在噴水池的旁邊,
那裡濺著雪白的水花。
年輕的奴隸天天在晚間
站在噴水池旁發呆,
那裡濺著雪白的水花;
他的面色一天比一天蒼白。
一天晚上公主走向他,
匆匆地說了一句:
「我要知道你的姓名,
你的故鄉,你的家族!」
奴隸說:「我叫穆罕默德,
也門是我的故鄉,
我的家族是那些阿斯拉
他們若是愛,就要死亡。」
〈阿斯拉人〉是關於愛與死,《盛夏餘燼》的中心正是愛與死,《盛夏餘燼》結局帶出大衛和菲力斯的死,他們像龐貝戀人般至死相偎。電影中,漢密特讀出里昂的新書稿,愛與死、生命的痛苦與經歷,生離死別,一一轉化成創作之火,里昂抽著煙,靜靜聆聽,他的生命有火點燃,對照在別墅小屋修改作品的日子,室外風大無法點煙。
里昂的書稿配上菲力斯生前的攝影,其中有娜迪亞看海的背影,還有海的照片,但沒有娜迪亞的正面,生者與死者無法正面溝通,但生者與生者之間可以,只要里昂與娜迪亞的生命力點燃起來。結尾中,反而娜迪亞處於孤立狀態,一個人玩輪椅,里昂的愛情與創作之火,可以燃起娜迪亞嗎?
《盛夏餘燼》透過人生必經的愛與死,直指創作的本質,如此徹底,深深蘊藏藝術的真義和魅力。
里昂的書稿配上菲力斯生前的攝影,其中有娜迪亞看海的背影,還有海的照片,但沒有娜迪亞的正面,生者與死者無法正面溝通,但生者與生者之間可以,只要里昂與娜迪亞的生命力點燃起來。結尾中,反而娜迪亞處於孤立狀態,一個人玩輪椅,里昂的愛情與創作之火,可以燃起娜迪亞嗎?
《盛夏餘燼》透過人生必經的愛與死,直指創作的本質,如此徹底,深深蘊藏藝術的真義和魅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