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

《簡愛》的欲望

                今年勃朗特兩姐妹再獲注目,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的《簡愛Jane Eyre和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的《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都有新版改編電影,後者由90後.少女.性起義Fish Tank2009)導演Andrea Arnold操刀,前者由日裔美國導演Cary Fukunaga拍攝。如此組合,好似有點離奇。
        本文只談《簡愛》。《簡愛》的影視改編甚多,其中有Robert Stevenson1943年版,電影由赫胥黎Aldous Huxley《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作者)等編劇,此版本可用「大刀闊斧」四個字來形容,將一切變得精簡,St. John Rivers和他的姊妹一段完全刪去。演員方面,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徹底蓋過鍾芳婷Joan Fontaine),伊莉莎伯泰萊Elizabeth Taylor)飾演簡愛的小時好友Helen Burns令人難忘。另外我也看過2006年的BBC電視版,四小時的篇幅,忠於原著,製作精良,以電視製作論可謂成功。至於五十年代香港,也有兩個改編版本,一是簡娘1955),另一是《梅姑》1956)。
                 2011年的新版《簡愛》捉緊了原著愛情與法規衝突的基本主題,獨特之處在於電影最開頭,導演由簡愛不能與Edward Rochester結婚,在離開Thornfield到遇上St. John Rivers一家兄妹的路上開始,再倒敘到簡愛的童年。為甚麼要倒敘呢?大概新版要著眼於人物的回憶及內在心理。
                《簡愛》也許算不上最數一數二的小說傑作,但詮釋空間倒有不少,小說既現實,又浪漫,是成長小說,又有哥德式小說影子,電影具有自傳色彩,又深具宗教內涵,小說的社會道德意味濃厚,也是女性主義批評家倚重的文本。起初,我還以為年輕導演會放大小說的Gothic元素,有倒是有,但終究不多,新版《簡愛》輕輕點明女性心理與欲望,就見編導的用意了。
                 讀者都會記得,在Edward Rochester差點被燒死的一晚,簡愛聽到惡魔似的笑聲,她因為害怕走到大廳,然後救了Edward Rochester的性命。新版《簡愛》有重要一筆,就是簡愛用蠟燭照亮牆上的女性裸體畫像,換言之,電影強調了簡愛對身體以至情欲的覺醒或壓抑,整個放火事件與這個小片段連帶起來,我們甚至可以說,樓上的瘋女人就是簡愛內心欲望壓抑的一種象徵,而放火就是一種宣泄。結婚令欲望壓抑可以消解,但因為Edward Rochester重婚的緣故,更大的壓抑出現,簡愛到了St. John Rivers一家(回到影片開初),她仍念念不忘Edward Rochester(電影中簡愛甚至幻想Edward Rochester踏雪而來並吻她),在此期間樓上的瘋女人放火毀滅了Thornfield
                以女性欲望理解原著《簡愛》,大概也不算很新鮮的見解,但創作人終究拿出了一己的閱讀方案。總的來說,新版《簡愛》是從比較貼近現代人的目光看簡愛的經歷,但也尊重原著,與Robert Stevenson版對宗教的武斷抹除不同,新版還保留宗教元素一席之地,而結尾簡愛再遇Edward Rochester,導演用了大量棕色色調,留下一種肅殺的氣氛,又與BBC電視版的大團圓大相逕庭。
                演員方面,飾演Edward Rochester的最佳人選依然是奧遜威爾斯,他演活了角色的多面性,如深情、無力、苛刻、善變等等新版的Michael Fassbender演出不錯,還是技遜一籌。至於簡愛的選角上,Mia Wasikowska則比鍾芳婷為佳,很重要一點就是因為Mia Wasikowska相貌頗似夏洛蒂.勃朗特,如此為《簡愛》的自傳色彩留下了註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