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從《往復書簡》到《北方的金絲雀》

                湊佳苗的小說在近年受人追捧,電影《告白》(中島哲也導演)引起關注,《境遇》、《贖罪》(黑澤清導演)、《夜行觀覽車》都有電視劇版本,電影《北方的金絲雀》改編自《往復書簡》中的二十年後的作業,由阪本順治導演,由於是東映創立六十周年記念作品,演員陣容相當強大。
               小說二十年後的作業〉一如書中另外兩個中篇小說,都是書信體(Epistolary novel),加上篇幅不長,換言之改編的幅度必然大。電影保留一個老師、六個學生和一次溺水意外的基本設置,但其他的部份已跟原著小說貌合神離,同時,電影也吸納了小說集中另一中篇〈十五年後的補習〉的一些元素。
              〈二十年後的作業是小學老師竹澤託付舊生大場敦史,尋訪六個涉事的學生,二人以書簡往來,大場敦史向竹澤逐一匯報,從中可見大部分學生已走出陰影,而最終大場敦史要尋訪的學生,竟然是某個認識的人,而小說最後一封信沒有寫下款,猶如開放的結局,留下懸念。小說的鋪排相當聰明,寫實、心理、戲劇性兼容並包,而藉著書信體做成的留白效果(沒有全知觀點)和自省敘述(有個人剖白),也相當有效
                電影則是小學老師川島(吉永小百合飾),因為一個學生犯了殺人案,於是親自尋訪當年跟意外相關的六個學生,看看他們各自的生活如何。電影版中的案件,只是一個製造懸念的敘述工具,焦點十分明確地放在川島老師身上,從而展現出老師的關懷和用心良苦,而由於電影的篇幅充足,讓人物的情感世界得以從中鋪展,學生長大後的婚戀問題,能夠得以一一呈示和發展,而電影版刻意置入的音樂元素,更加強了移情的感性力量。
              《北方的金絲雀》取題自歌謠〈金絲雀〉,此曲在片中再三出現,由天真的小孩子合唱,相當悅耳。後來我找到一些關於〈金絲雀〉的資料,才知道這首日本的著名歌謠,是由成田為三作曲、西條八十寫詞。當我看到西條八十的名字,立刻覺到眼熟……
                話說三十年代中的上海,新感覺派作家劉吶鷗翻譯了西條八十詩抄〉,發表於戴望舒主編的《現代詩風》1935,只出版了一期),當中有〉、〈桐花〉、〈梯子〉、〈海上〉、〈胸上的孔雀〉、〈金絲雀〉、〈山上的母親〉共七首詩歌。其中〈金絲雀〉正是《北方的金絲雀的主題曲,僅抄錄如下,為本文作結:

――忘了歌的金絲雀,棄在後面山上吧!
――不,不,那是不行的。

――忘了歌的金絲雀,埋在村後門的叢林裡吧!
――不,不,那是不行的。

――忘了歌的金絲雀,拿柳鞭來打吧!
――不,不,那太可憐了。

――忘了歌的金絲雀
坐在象牙的船上,搖著銀櫂,
浮泛在月夜的海上,
就會想起忘了的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