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

《荒謬啟示錄》與《利維坦》

俄國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i Zvyagintsev)以首部劇情片《爸不得愛你》(The Return2003)技驚四座,儼然是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和蘇古諾夫(Alexander Sokurov)的傳人。可是隨之而來的《婚姻休止符》(The Banishment2007)及《母親的罪愛》(Elena2011)未見躍進,《荒謬啟示錄》Leviathan2014)卻來得雅俗共賞,有一些段落令人想起塔可夫斯基(如家的摧毁和新教堂興建),可是如今,犧牲和信仰的力量不足,世界充滿欺詐和破壞。
《荒謬啟示錄》的原來片名是Leviathan利維坦),跟《聖經•約伯記》的典故相關,影片中也有一個神父向男主角念了《約伯記》的經文。然而《利維坦》也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政治論著。施特勞斯(Leo Strauss)的霍布斯政治哲學的基礎和源頭》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obbes : its basis and its genesis)指出,霍布斯的政治哲學以自然欲望(虛榮自負)和自然理性(因暴力而死的恐懼)為出發點。霍布斯不再重視自然義務、榮譽原則與神明權威,重點轉移到國家的人為權威。
權力是《荒謬啟示錄》的重心,影片以一個俄國海邊小鎮的拆遷事件為背景,折射出國家的威權、地方政府的霸權,教會依附政權。而中層的市民面對不合理拆遷,運動法律訴訟權利抗議,也用公民的監察權來抵抗,可是沒有效用。
電影的批判力甚強,諷刺了一眾蘇聯共產主義時期的領袖,而透過地方領導Vadim暗示普京的霸權,官商勾結,忽視黎民百姓。教會領袖在講壇上教信眾分辨是非,可是教會領袖跟地方領導Vadim太密切了,他口講權柄,只懂附和,不作半點批判,教會空有宣講,根本沒有實踐。《荒謬啟示錄》中,舊教堂已是斷垣殘壁,成為街童飲酒抽煙的地方,而新教堂表面光鮮,其實藏汙納垢,並不光彩。
面對拆遷,一家之Kolya找來昔日的軍中朋友、今日的莫斯科律師Dmitri,可是他未能維權,無功而還。Dmitri講求事實與證據,可是欠缺道德原則,面對因暴力而死的恐懼,只能默默離開小鎮。Kolya內心憂愁,在街上面對買麵包的神父,神父告訴他約伯記》的故事,但Dmitri並沒有思考苦難和信仰的意義,後來神父買來的其中一塊麵包轉贈給一戶豬農,那些豬大嚼大吃,遲早不知不覺中被殺,活像Dmitri的人生。
《荒謬啟示錄》真的有大海魚利維坦),有時是只剩一排魚骨,像空洞的罪惡結構,總是不滅,Dmitri的兒子哭著走過這排大魚骨,有時大海魚是活生生的在黑暗的海裡游,反映現實生活的罪惡,Kolya的妻子走到大海,海中有大魚,她絕望自殺,作為繼母,Dmitri的兒子不愛她;作為妻子,她也不愛Kolya
大海魚利維坦是國家權威的象徵,在電影中,神權和政權統合了,人的生存意義從此失卻,社會剩下絕望和虛偽,幸而Dmitri的兒子在他人的同情下,找到另一個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