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書評人。著有《里爾克十論》、《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合著有《左文右武中師父 :劉家良功夫電影研究》,主編有《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二》、《沉默的回聲》、《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愛她想她寫她(評論集)》、《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五○年代香港詩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04—2005》、《2011香港電影回顧》、《讀書有時》三集、《民國思潮那些年》四集,合編有《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香港文學與電影》、《香港當代詩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香港粵語頂硬上》及《香港粵語撐到底》等。2013及2025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文學藝術)。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24年參加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現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香港電台《開卷樂》主持、《聲韻詩刊》《方圓》編委。
2018年10月31日
2018年10月22日
2018年10月18日
2018年10月12日
《登月第一人》:超越與界限
傳記片(biopic)《登月第一人》(First Man)是導演戴米恩查素(Damien Chazelle)與賴恩高斯寧(Ryan Gosling),繼《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後再度合作,這次戴米恩查素放下了他拿手的音樂人題材,轉而拍太空人,顧名思義,也就是重現登月先鋒尼爾岩士唐(Neil Armstrong)的非凡任務。
戴米恩查素確是尋找新變化,全片大量手提跟拍,建構出真實感,同時晃動的鏡頭,又將觀眾抽離,減少了投入感。這種矛盾對立,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都各有發揮。
就內容而言,電影的劇情來回於尼爾岩士唐的工作與生活,而《登月第一人》的重點是超越(get beyond)與界限(boundary)。影片理所當然刻劃出登月任務歷盡艱辛,代表了人類超越地表與大氣層,走入太空,甚至登陸月球的欲望,對於美國而言,一切有冷戰時代的太空競賽推波助瀾,但對於個人而言,尼爾岩士唐的想法(至少相對於殉職同事Ed White而言),並不熱切,他的內心世界並不全面揭示。
於是電影帶出另一重點。界限存在於地球與月球之間,也存在於生與死之間,以至於人與人之間。《登月第一人》花大量篇幅敘說死亡,包括了岩士唐女兒的死亡,同事的空難,以及阿波羅一號的火災。太空的界限可以超越,但生與死的界限卻無法超越。
岩士唐選擇沉默,接受死亡的打擊,面對雙重的界限,他成功超越了人類的限制,踏足月球,留下名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可是卻無法挽回早逝的女兒,只可以將遺物留在荒原一般、空無一人的月球,上了太空也當然找不到已去的生靈。
《登月第一人》最後刻劃出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岩士唐回來後需要隔離一個月,期間岩士唐的妻子Janet來找他,二人隔著玻璃,觸不到對方。影片中他們關係比較疏離,偶有不和,女兒之死對他們有心理打擊。就在界限的兩邊,岩士唐表達了愛,而只有愛可以超越重重的界限。
(刊於《香港經濟日報》2018.10.12)
2018年10月4日
2018年10月1日
2018年9月7日
2018年8月31日
《媽媽咪呀!開心再嚟》:浪漫的回憶
《媽媽咪呀!開心再嚟》(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是浪漫喜劇歌舞片,也是《媽媽咪呀!》(Mamma Mia!)的續集,導演奧柏加(Ol Parker)能導能編,他的一件大工作,當然就是為《媽媽咪呀!》再寫新章。
看《媽媽咪呀!開心再嚟》,令人想到十年前的首集《媽媽咪呀!》,首集是音樂劇改編電影,而第二集就是正宗歌舞片,類型名稱不一樣,但表現上大有相同之處。新一集中,原有班底歸位,但加上了著名歌手Cher,一批年輕演員也擔任重要角色,特別是莉莉占士(Lily James)飾演年輕的Donna。
事實上,十年前的《媽媽咪呀!》拍得很不好,導演菲莉妲洛伊德(Phyllida Lloyd)本身以舞台劇工作為主,她竟然將音樂劇的舞台演法照搬上銀幕,演員誇張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以及電影十分用力的表達方式(包括無厘頭的Slow motion),令人看得尷尬。這些在《媽媽咪呀!開心再嚟》都有長足改善,成績比上集更勝不只一籌。
十年前《媽媽咪呀!》的成功,是商業上的勝利,也為雅曼達施菲(Amanda Seyfried)帶來演藝事業的突破,當然音樂劇本身的名氣和全明星的陣容是兩大因素,而對於七十年代的懷舊也是成功因素之一。
《媽媽咪呀!開心再嚟》當然也有懷舊,Abba的金曲就是最好的懷舊本錢。新一集回溯Donna的少女時代,也沒有完全受首集《媽媽咪呀!》的內容所規限,而是作新的想像和補充。
大致上,《媽媽咪呀!開心再嚟》的劇情是往上溯,又有新發展。先說往上回溯部份,創作人聰明地發展Donna的三段浪漫感情,Donna先遇上的是Harry,Waterloo一曲跳往想像情景,帶到兩個人物關係的親近,有歌舞片的風格。Donna再遇上的是水手Bill,這是原來首集留下的線索,好使好用,換言之遇上Bill,將Donna帶到希臘的美麗小島。至於Donna最後才遇上的年輕建築師Sam,就有更多浪漫的交往,Donna動情最多,畢竟他比另外兩人重要,在首集《媽媽咪呀!》的結尾,以Donna和Sam舉行遲來的婚禮作結。
兩集電影都用了Waterloo、I Have a Dream、Super Trouper、Mamma Mia、Dancing Queen等ABBA最著名的金曲,但《媽媽咪呀!開心再嚟》也有新發展,特別是片初Sophie和Sky分隔異地,Sophie在母親Donna去世以後,打算將希臘小島的旅店煥然一新,但Sky在美國紐約另有個人事業,此時One of Us一曲就用得非常好,導演的空間處理介乎舞台和電影之間,確有一點新意,虛實之間也展現出異地戀的情感掙扎。
《媽媽咪呀!開心再嚟》也用了首集沒有選取的一些ABBA歌曲,例如Fernando,電影突如其然地揭示,Cher飾演的祖母在1959年的墨西哥,與旅店經理Fernando,也有一段情,歌曲Fernando的拉丁音樂風格,也恰恰可以取用。
到片末,My Love, My Life也是一首不錯的好歌,在ABBA最重要的專輯Arrival中位列第三首。雖然My Love, My Life不是Abba最著名的金曲,但好歌就足以壓陣,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的壓軸出場,與雅曼達施菲飾演的Sophie在教堂的嬰孩洗禮中,來一首二重唱,展現兩代女性的心聲和深厚感情,相當優美。
2018年8月13日
地獄遊記:《與神同行》與《與神同行:終極審判》並論
韓國片《與神同行》賣座驕人,《與神同行:終極審判》乘勝追擊。導演金容華上一部電影是2013年的中韓合拍片《超級巨猩》,成績並不突出。改編自同名網絡漫畫(webtoon)的《與神同行》,卻令他取得成功。
在電影類型上,《與神同行》是奇幻電影(Fantasy film),奇幻電影一直不是韓國片的強項,但韓國電影人用心開拓類型,喪屍片《屍殺列車》就是成功例子,而《與神同行》正是傳統思想與當代奇幻的微妙結合。
首集《與神同行》中的消防員金自鴻,由車太鉉飾演,一看就是個老實人,他因為在救火任務中殉職,來到地獄,三個使者江林、解怨脈和李德春,帶領「貴人」金自鴻遊地府,穿過「說謊、怠惰、不義、背叛、暴力、殺人、天倫」七大地獄,面對一共七七四十九天的審判。
《與神同行》的視覺設計十分新穎,殘酷的地獄刑罰,以水、火、鐵、冰、鏡、氣、沙為意象的地獄景像、判官和使者的各種形象,以至冤魂不息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對於來到地獄歷險的金自鴻,他的最大目的,就是可以輪迴轉世,並向陰陽永隔的母親報夢。
表面上,電影建基於東亞民間傳統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未報,時辰未到」思想,而其實首集《與神同行》是儒釋道的大融合,當中包括道家的玄奇,釋家的因果報應,儒家的孝道思想,換言之,表面上的奇幻元素只是吸引力,傳統思想才是電影的內在動力。
第二集《與神同行:終極審判》賣座甚佳,但針無兩頭利,首集的成績太好了,第二集就難免珠玉在前,不容易有突破。尤其是《與神同行》系列以奇幻的地府世界為最大吸引力,第二集需要另找新意。
《與神同行:終極審判》以雙線進行,江林帶貴人金秀鴻(金自鴻弟弟)走過各個地獄,而解怨脈和李德春就到人間,為閻羅王辦事,但要將老人許春三帶到死期,就要過「成造神」一關。成造神力大無窮(由馬東石飾演),他眼見爺孫一家淒涼可憐,決意保護到底,所以解怨脈和李德春無計可施。
《與神同行:終極審判》的重點是身世與家庭。相對而言,江林與金秀鴻一段,沒有成造神、解怨脈和李德春一段好看,畢竟,江林與金秀鴻的經歷跟上一集有點重複。但是,創作人刻意加入恐龍元素,也展現出南韓特技設計的水平,有機會試試與荷里活看齊。
本集重點是成造神、解怨脈和李德春一段,在幽默感以外,成造神透露了三個地獄使者的身世,於是將奇幻的元素延展到千年前的歷史層面,當時的韓國處於高麗王朝時代,面對北部邊境與契丹、女真兩族的衝突,解怨脈本是高麗的一員猛將白狼,有契丹的血統,而李德春是女真少女,本應不可兩立,卻因同情之心,白狼庇護女真少女和其他胡人小孩。至於一直沒有失去記憶的江林,就是高麗血統,也是一員猛將。
從此可知,首集《與神同行》的陰陽兩界,轉變為不同族群(高麗、契丹、女真)的界限,但因為同情心,界限也有互通的可能。《與神同行:終極審判》潛在的政治背景,就是南北韓的關係解凍,牢不可破的界限走向唾手可得的終戰宣言。
2018年8月11日
2018年8月2日
2018年8月1日
2018年7月30日
訂閱:
留言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