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合作與交流:香港小交響樂團與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樂團

    足球界常常有跨國的友誼賽,基本精神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音樂界呢?十月初,香港小交響樂團與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樂團的一場音樂會,庶幾近矣。
    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樂團的大本營,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自1999年起,著名小提琴家及指揮家蘇嘉文Pinchas Zukerman)就擔任音樂總監。這次樂團的中國巡演共有八站,香港是第一站,在香港的表演別具三大特色。
第一個特色就是,一開首演奏華人作曲家雷德媛Alexina Louie的《抱虎歸山》之二(Bringing the Tiger Down From the Mountain II),而在內地其他城市則演出艾斯塔西奧John Estacio)的《活力》:為樂團而作的觸技曲及幻想曲(Brio: Toccata and Fantasy for Orchestra)。事實上,《活力》一作已由香港管弦樂團在九月底演奏過,如今打頭陣的《抱虎歸山》之二,其實比《活力》更精彩。
    《抱虎歸山》之二是由原來的大提琴和鋼琴版本,改編為管絃樂團伴奏版本,故取名為之二。眾所周知抱虎歸山是太極拳招式,但音樂本身沒有賣弄甚麼中國元素,重點在於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尤其是滑音(glissandi)方面,有一定演出難度。當晚由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樂團及其大提琴首席Amanda Forsyth演奏,技巧炫耀,效果不俗。
    然後是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協奏曲(K216),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樂團離席,換上小交,蘇嘉文負責指揮和小提琴獨奏(在樂團中國巡演中,有的演奏Bruch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這次音樂會的第二個特色,就是有本地樂團上台演出,並不是由外來的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樂團負責所有曲目。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是名作,好版本甚多,蘇嘉文的發揮也成功,我尤其欣賞他壓弓有力,音色豐厚,直接而突出,華彩段的演奏也是上乘,而蘇嘉文對樂團也相當放任,小交的表現也綽綽有餘。
    音樂會的重點是下半場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今年上半年港樂辦了一人一票揀選心水作品活動,由柴五跑出,可見此作深受香港聽眾喜愛。這次音樂會的第三個特色,就是有本地的小交與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同台演出,到第二樂章完結,木管和銅管組的首席調位,換言之,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樂團主力第一、二樂章,小交主力第三、四樂章,兩個樂團不分軒輊,互為平等,更體現合作精神與交流的意義,確實可以媲美足球友誼賽。
    總體而言,當晚的柴五音色上佳,大可每一個樂章細談。第一樂章開首的單簧管手獨奏沉著穩健,先聲奪人,及後我略嫌銅管組有點「爆聲」,但整體的抒情氣氛確是到位。第二樂章開首,圓號、單簧管和雙簧管三個樂手的表現都相當出眾,銅管組的表演比第一樂章中肯了,三段體曲式相當平衡。第三樂章是圓舞曲,演奏得相當高雅華麗,也十分緊湊,第四樂章終於讓絃樂隊有突出表現,絃樂和銅管組都奏得整齊乾淨。
    回到整體,我覺得當晚兩個樂團的表現,比梵志登指揮港樂的版本還要略佳一籌。然而,我心目中理想的柴五演繹,始終以蘇俄傳統為尊,換言之就是穆拉汶斯基Yevgeny Mravinsky)、楊遜斯Mariss Jansons)、葛濟夫Valery Gergiev)的版本較佳,為甚麼呢?大概是因為柴五當中的民族性和個人性,互相融和結合,而這種特性就在於音樂不單單華麗雅緻,也建基於痛苦的掙扎。今年聽到的兩個現場版本,音色都不俗,細心打磨,充滿華麗之美,欠的正正是內在的痛苦,這一點確實並不容易表達出來,而我追求的就是內在精神的深刻表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