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

生存意志與權力意志——《死亡預告》


《死亡預告》的故事背景是有點駭人聽聞,我們姑且視之為警世寓言。

話說日本政府推行「國家繁榮維持法」,為了使國民珍惜生命,減少自殺率與犯罪率,每個小學新生都會接受疫苗注射,每一千人中便有一人到18至24歲期間便會突然死亡。在選中者死亡前的廿四小時,特派員會送上一張名為「逝紙」的死亡通知信給當事人,讓當事人做準備。

《死亡預告》中的日本貌似極權主義國家,周遭處處有許多監視器,政府的工作人員身穿制服,目無表情,服膺於首長及國家至上精神,如不服從,即以「思想頹廢」入罪,面臨殘酷的思想改造,最終反抗者只向政府的「意底牢結」(Ideology,從牟宗三譯法)俯首聽命。

我們身處於個體自由主義高張的年代,早已忘卻了個人如何為了高尚目的(例如正義)、社會群體(例如國家)或意底牢結(例如政治主張)而捨棄一己生命的歷史敘事,但《死亡預告》又將問題重新帶入議程之內:若然捨棄生命是被動的跨過自由意志的強制指令,便消解了道德主體抉擇時內發的高尚情操,那麼「國家繁榮維持法」是一項具有道德使命的法例嗎?另外,法由誰而立?是政客?還是由有更高道德水平的哲人訂立的嗎?

顯而易見,「國家繁榮維持法」是惡法,以國家繁榮為名目在不道德的社會中壓制道德的人,挑起國民的生存意志(will to live)來達致國家的權力意志(will to power),更沒有考量個體是否擔當得了。電影中的主角特派員藤本說:「這個國家有自由、和平與繁榮,但對少數人毫不留情。」有行動自由卻要令某些人突然死亡,有表面和平卻要令某些人提心吊膽,有社會繁榮卻沒有人性道義又有何用?

《死亡預告》以藤本為主軸,連帶起不同當事人(除了序幕中的當事人,他不顧一切動用私刑想手刃仇人,但為時已晚,在死亡前他已忘了道德法紀)。第一人田邊為歌手,死亡威脅令他抓緊機會與生命的最後五分鐘,在電視節目中唱出自己的歌《路標》,透過歌聲引發人們思考人生究竟是甚麼,正義是甚麼,愛是甚麼,當眾詢問人生意義的問題。雖然歌聲會被遺忘,甚至被國家宣傳機器及傳媒炒作扭曲,但至少感動了一個人——田邊舊日的音樂伙伴,他拒絕傳媒的吸納,逕自走上街頭再唱《路標》,承接友人的探詢,意義的火種就在街頭重新燃起。

第二人瀧澤為隱蔽青年,本想自殺,但藤本及時將「逝紙」送上,母親為支持「國家繁榮維持法」的議員,過去她反對服從,但思想改造後已成為國家機器的一員;現在她甚至想將兒子推許為為國家犧牲的年青人,好讓自己當選。最終,在瀧澤的破壞下她失敗了,但瀧澤的死亡引起父親從政的決心,也許他會在議會建制內發出另一種聲音,也許最終只會依隨國家的路線。

第三人飯塚父母俱亡,只有一位瞎眼的妹妹櫻,飯塚收到「逝紙」後立即將眼角膜捐給妹妹。妹妹康復後,看見窗外的櫻花。這一段用意甚明,生命像櫻花般短暫,但求過得精彩與有意義。惡法在上,但個體仍能按其意願活出希望與意義。

最終,藤本自己由於不受規定,受首長處分,但他的上司卻對藤本說:「把你的想法悄悄放在心裡,等待時機。」但所謂等待時機是指人民終將推翻政權,還是消除「國家繁榮維持法」的日子?不道德的社會與道德的人之爭,個人只有期盼外在的改變或拯救嗎?

在《死亡預告》中,死亡作為表達手段用得其所,打開了許多思考空間。畢竟人是有限的,死亡到底是甚麼?沒有人能說清楚,只有哲人蘇格拉底的申辯,仍在不斷迴響:「我去死,你們去活,這兩條路哪一條比較好,誰也不清楚,唯有神知道。」

2008年12月16日

高安兄弟講政治?——《CIA光碟離奇失竊案》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奧巴馬終於成為首位黑人美國總統。這當然令人想起當初販賣黑奴,到馬丁路德金帶領黑人爭取種族平等權利的辛酸史。聚焦於近二十多年,在曾任中情局(CIA)局長和列根副手的老布殊任內,美蘇冷戰格局瓦解,資本主義似乎大獲全勝,但在小布殊任內,一場金融海嘯又揭示自由市場過度放任的弊端,至此左翼政治經濟主張又乍現生機。再聚焦於過去共和黨執政的八年,911事件令美國人成為驚弓之鳥,恐懼噬食心靈。

高安兄弟(Coen Brothers)新作《CIA光碟離奇失竊案》 (Burn After Reading,2008)以高空全景聚焦於CIA總部的鏡頭開始,最後又從CIA總部拉後回到美國高空全景的鏡頭作結,果然,見微可以知著,眼光可以定睛一地一事,一地一事又可見一國八年的光陰歷史。

《CIA》的情節荒誕離奇,嘲弄諷刺不在話下,俯拾皆是高安兄弟黑色幽默筆觸。Osbourne Cox(John Malkovich飾演)因酗酒被中情局解僱,專心寫自傳揭露中情局內幕,他的妻子Katie(Tilda Swinton飾演)與丈夫貌合神離,搭上了聯邦法警Harry(George Clooney飾演),Katie為了離婚和探知丈夫身家,將檔案一併抄在一張光碟內,光碟卻輾轉遺漏在一家健身中心,小職員Chad(Brad Pitt飾演,梳了一個占士甸髮型的他充滿喜劇感)和苦於籌集整容費用的Linda(Frances McDormand飾演)借此勒索Osbourne Cox,又將光碟轉售予俄國大使皆未能獲利,最終Chad和暗戀Linda的經理因收集更多資料檔案而命喪,Osbourne Cox成為植物人,Harry逃亡到委內瑞拉,Linda的整容費到手,但身邊三個男人都不在了。

《CIA》在風格、主題和內容上都證明了這是一部典型的高安兄弟作品,類型跨越了間諜片和喜劇,組合起來又別具新意。Katie、Harry和Harry太太的婚外情,以及勒索金錢的橋段,首先令人想到《綠帽離奇勒索》(The Man Who Wasn't There,2001)。而從高安兄弟的名作《雪花高離奇命案》(Fargo,1996)到《二百萬奪命奇案》(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7)再到《CIA》中,事情都緣起於一個人起了貪財的念頭,希望改變此時此刻相對平穩的刻板生活,最終難免惹禍上身,走向死亡宿命和不幸結局,這好比人受著自身的原罪本性纏擾,無人能夠自行解脫罪惡的果實,罪的報酬就是死。只有受到恩典庇佑的人才倖免於難,但《CIA》中沒有人有此福氣,由此看來,電影在幽默的演出背後盡是絕望的漆黑。

《CIA》中Osbourne Cox好像《二百萬奪命奇案》的探長一樣感到時不我予。Osbourne Cox說冷戰結束了,一切都是官僚體系,沒有一點理想。而片中人物大多縱情酒色享樂,道德敗壞引出這連串風波(Linda的整容醫生後面兩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雕像,暗示了肉體至上的思想根源),但是在憤世嫉俗和思索而得的想法後面,高安兄弟又略為犬儒地讓Harry(不要忘記這個角色由熱心關注和平和環保等社會議題的George Clooney飾演)發現Linda似乎知悉自己誤殺Chad一事,一臉恐懼慌張以為人人都在針對自己,立刻逃亡到與美國不咬弦的委內瑞拉,從選角到笑話一而再地流露出高安兄弟極擅長的黑色幽默手法。

全片最黑色幽默的莫過於中情局內一位官員兩番向上司報告事件,荒謬之處令人啼笑皆非。最後上司想到這個無聊頂透的風波,大家都不知道做了些甚麼,只好拋下一句「汲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這句話在今天意味著——奧巴馬當選了,回望過去小布殊兩番當選八年執政,美國人空轉著忙,雙子塔遺址還是廢墟,發動了兩次怨聲載道的戰爭清除恐怖主義分子,金融體系和自由市場潰敗,大家都不知道做了些甚麼,唯有期望來者可追,汲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就好了。

2008年12月15日

潛行者與小女孩——《証人》


《証人》的導演林超賢曾經拍過《野獸刑警》(1998,與陳嘉上合導)、《江湖告急》(2000)、《千機變》(2003)等多部作品,當影評人談及《野獸刑警》,總是將電影視為陳嘉上作品;談及《江湖告急》這部破格新奇耳目一新的黑幫Cult片,總是將功勞歸之於陳慶嘉和錢小蕙妙不可言的出色劇本;談及《千機變》又會說這是無足觀矣的商業片,還是休提。但看過《証人》,我想說——林超賢這部個人新作,實在不俗,也是今年少數為我帶來觀賞和評賞雙重趣味的香港電影,證明林超賢具有不可少覷的導演實力。

(刊於《香港電影》第十三期)

2008年12月11日

大阪二三事

我登上了白色城堡
聽著人們用陌生的語言複述戰國故事
一聲又一聲死魂靈的吶喊
好像向參觀者施詛咒,然後
我一如敗軍之將跑到城堡的頂層
忽然眼前一座座巍然矗立的奇怪大廈
在我面前升起
並一再警告我們不要自作主張跳下去

我轉身隨著其他人回到沒有樹蔭的地面
再走進地下,坐地鐵
一個人去日本橋、道頓堀和心齋橋
迷失在列車行走圖之中

我記得
天王寺內那個燒得火燙的暗綠色電話
我一邊跟我在大阪唯一一個朋友通話
不住瞄準貪婪的空隙津津有味地吃著
我手上可憐巴巴沒有指望的硬幣
它們魚貫跳下暗黑的巢穴
叮叮噹噹好像很舒暢愜意
然後我聽見朋友說
——你等我——

此時寺內的古老銅鐘發出安寧的悠久聲音
給途人帶來午後黃昏的和煦斜陽
高高在上的四天王瞪眉怒目向前凝視
好像催促人們快點離去
回家好好歇息
而我知道
人們會在我面前走過
留下一地的孤獨讓我細心觀賞
可是明天人們又會將孤獨一一撿拾起來帶著上路

(刊於《明報.周日的詩》200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