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9日

我們的時代:《蝙蝠俠―夜神起義》

                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已站穩了荷李活一線導演的位置,當他在《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2008)和《潛行凶間》Inception2010)將敘事發揮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蝙蝠俠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卻要回歸到硬橋硬馬,老老實實拍一部美國A級大片,一部很大眾化的「容易看」的電影 
                影片一開始,就先來驚險大場面,營造威脅、氣氛、懸念,當然也帶出歹角Bane,效果就像夜之神》一開始Joker策動的銀行大劫案。然後路蘭借Two-faceHarvey Dent的紀念會,串連起兩集,且帶出八年後的光景,而這時蝙蝠俠儼如一個無用的男人,已跌落谷底。同時,兩個新的女性角色先後出現:CatwomanMiranda Tate
                不論是Bane攻佔金融交易所,還是影片所強調Catwoman的低下層出身,都有強烈的階級劃分。如果要扼要地說,《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2005)中,Liam Neeson飾演的忍者大師(Ra's al Ghul)指向拉登式的恐怖主義份子;夜之神》中,JokerTwo-face抽離了現實指涉,同時注入更複雜的人性黑暗元素,甚至路蘭《潛行凶間》進入層層疊疊的夢境世界。這一回的《夜神起義》顯然是指,我們已從戰爭年代(小布殊?)走入和平年代,而在和平年代裡,金融危機(現實中,以雷曼事件和歐債問題為代表)、貧富懸殊(以佔領華爾街運動為代表)、核子危機(以福島核事故和北韓核武為代表)和民主進程(以茉莉花革命為代表),就是當下全球社會的核心課題了。
               當然,路蘭沒有在《夜神起義》揭示清晰的意識形態立場。我們只知道蝙蝠俠(或Bruce Wayne)的家族生意一落千丈,大企業承受風險危機,日走下坡,而金融市場好輕易就被Bane所操控,Catwoman憑神偷技藝從富人手上予取予求,Bane所領導的地下革命軍更佔領了葛咸城(紐約的象徵),而片中頗厲害的倒置,正正就是革命軍盡收蝙蝠俠武器,由地底走上地面,反之一眾警察由地面走入地底,卻被困在地下了,似乎下層社會抬頭了,上流社會早已外強中乾,官僚和治安雙重失效,根本承受不到壓力。但另一方面,蝙蝠俠Bane打敗,丟入印度Jodhpur的洞牢,繼而奮起和解圍,又展示了一份精英主義的強者情懷(始終是英雄片),當然,一切有所平衡,John Blake是制度內外的平民英雄,至於蝙蝠俠Catwoman的關係,又有階級調和論的溫純口吻。
                本片中,路蘭沒有再走他近年的高速節奏路線,也不沉溺於夜之神》的暗黑格調,更向狄更斯的名著《雙城記》取經,發揮愛與恨、監獄之苦、革命激情、自我犧牲等主題。至於大奸角突然起底,是意想不到的古龍式突變,也令三集蝙蝠俠成為一個圓滿的整體,當中有人性的探討,有現實的指涉,有克服(死亡)恐懼的要旨,而最後的最後,孤兒院建立、新世代拍檔現身、阿福伯的眼光等等,都是一點點的祝福與希望。

新書推薦:《2011香港電影回顧》

新書推薦:《讀書有時》

2012年7月17日

2012年7月16日

莫扎特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及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

一邊廂的香港管弦樂團有新音樂總監,荷蘭指揮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走馬上任接替迪華特Edo de Waart),另一邊廂的香港小交響樂團也努力經營。我很喜歡小交的選曲排陣:首先,小交在不少音樂會裡包括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和二十世紀音樂,比較全面,沒有偏向。另一方面,整個樂季奏出全部四首布拉姆斯交響曲,也有多首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有統一完整性。六月二日的音樂會黎志華指揮就是其中一例。

上半場有帕特Arvo Part)的《弟兄》Fratres),是弦樂隊和敲擊樂版本(本曲不同樂器演奏版本不少),《弟兄》一如帕特不少作品,是用了鐘鳴作曲法tintinnabuli),用簡單的旋律及和弦組合,並不炫耀技巧,達到宗教沉思的效果。當天小交的弦樂隊有不俗的水準,音量適度,簡潔有力,具有中世紀素歌plainchant)的肅穆氣韻,綜觀整晚的表現,相信樂團首席James Cuddeford的領導應該不錯。

《弟兄》之後,就是莫扎特的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k467),去年獲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第二名的韓國鋼琴家孫熱音出場。孫熱音當晚的演出水準令人滿意,清晰、流暢而明朗,略帶感性但不過度。她有青春的活力,放之於莫扎特的作品尤其適合,首尾樂章的華彩樂段也展現出壓場感。至於小交,如我之前所說,弦樂隊是不錯的,尤其在第一及第三樂章,可惜的是,在著名的第二樂章慢板中(經常在泛舟湖上場面中響起的背景音樂,第一小提琴在第二小節的F竟然不準音,這個閃失難免讓我打了一個折扣了。更大的不妥是巴松管,整晚的錯處不少。總的來說,小交大體上以弦樂隊表現最佳,銅管組則比木管組出色。

好了,另一個音樂會焦點是下半場的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op.98),這首交響曲是我的至愛之一,也是不少樂迷的心頭好,尤其Carlos Kleiber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的DG版,應該是樂迷人手一張吧。

回到當晚。第一樂章呈示部有不錯的開始,相對平實,恰如其分,將悲劇的氛圍緩緩帶入,可謂先聲奪人。到發展部168小節往後弦樂隊的Accentmarcato都做到齊而有力(尾聲也有同樣的水平),再現部334小節往後第一小提琴也奏得柔美,到底比之後跟隨的木管有感情得多

其實,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的第二樂章,最難處理得好,不少錄音的高下之分,就看這個比較獨特的慢板(相對於其他三個快板、感情色彩強烈的樂章。當晚,第二樂章確實較為失色,主因大概就是管樂吃重,而管樂沒有弦樂隊團結,音色也不大均勻,得出的效果是略為鬆散,直至中間的再現部才見神采。第三樂章是C大調,詼諧曲式,十分歡欣,弦樂隊在發展部及尾聲的高音尖而不刺耳,整體而言也是完整、緊凑,為當晚演出水平較高的一個樂章。


至於第四樂章,是布拉姆斯別出心裁的力作,以帕薩卡利亞passacaglia)曲式進行,開首八小節是主題,布拉姆斯刻意借取自巴哈的清唱劇CantataNach dir, Herr, verlanget michBWV 150),往後是三十二次變奏及短短的尾聲,盡見布拉姆斯發展音樂動機的過人功力。又正如布拉姆斯的提示,要奏得熱情而有力energico e passionato),小交的活力十足。在最後兩次變奏中,銅管十分「爆棚」四支Horn、兩支喇叭加上三個Trombone,而且是accentdouble forte,幾乎蓋過了全部木管加弦樂隊,唯獨放在台側的定音鼓可以倖免。hi-fi」可能會眉飛色舞,我則覺得用力稍猛,但這就是聽live concert的獨特經驗吧,只有在場才感受得到。

2012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