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

《鄧寇克大行動》:韜光養晦

《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是當今大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的新作,跟《潛行兇間》(Inception)一樣單獨兼任導演和編劇工作,前作十分繁富,這次卻趨向簡約。
歷史上的鄧寇克大撤退Dunkirk evacuation)是1940年英軍的策略式撤退,轉攻為守,保留實力,據統計到194064日的十天之內,近三十四萬人越過海峽到達英國。
《鄧寇克大行動》至少可以從美學層面和政治層面作討論。簡單而言,《鄧寇克大行動》以三條情節線平行發展,一是防波堤一周的故事,二是海上一天的故事,三是空中一小時的故事,三個故事各自獨立發展,但又相互交涉,憂戚與共。
防波堤一周的故事聚焦三個軍人兩個英TommyAlex和一個法軍Gibson,最反映人性的兩面(想起《黑夜之神》的Two-Face),人生存需要本能,但在群體中就牽涉信任與背叛、襄助與離棄、敵我的區分,法軍Gibson就是求生者、救助者,也是犧牲者。海上一天的故事是對平民的肯定,三人出海救英軍,一人成為報紙上嘉許的英雄,雖然所謂英雄未必就是真英雄(再想起Two-Face),但平民需要的也許就是英雄。至於空中一小時的故事,以戰鬥場面為主,十分可觀,沒有太多說話,但最富於自我犧牲精神(一如Batman,三人出海殲滅敵機,以其中一個皇家空軍Farrier為主角Tom Hardy飾,跟《夜神起義》的Bane一樣面孔老是罩著)Farrier在短時間救人無數,卻最終身不由己,一時間只能夠成為無名英雄
蘭說他受到默片和以簡約見稱的法國導演羅拔布烈遜(Robert Bresson)影響,防波堤的群眾場面或有愛森斯坦名作《波坦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等默片的痕跡,平行敘事以解救作結可對照《黨同伐異》(又譯《不可思議》Intolerance),當然《鄧寇克大行動》不是真的十分簡約,而是繁富與簡約、進退、遠近、生死、不同時空之間相互對照,產生美感與展示張力,充其量,《鄧寇克大行動》是後簡約主義Postminimalism)的戰爭電影。
《鄧寇克大行動》對當下有何社會意義呢?片中的精英人物如高級將領Bolton,只是見證者,時而施展親民作風(如接走在防波堤睡著了的小兵,之前一切恍如一夢,夢中有夢,又彷彿是奇蹟,A miracle of deliverance),真正的精英人物如邱吉爾,不會露面,只有信息,而且是由好士兵從報紙上讀出字句。大撤退成功,正是精英只能鼓動和等待,還待平民自發團結,聽從號召參與營救,聚沙成塔,眾志成城,鄧寇克大撤退這一段歷史是最好的見證。
軍事與政治局勢起伏不定,需要精英的遠見,也需要平民的參與,一切還關乎時機和實力,要成功恐怕缺一不可。在風高浪急之時,無法硬踫,人們只能夠韜光養晦,潛龍勿用,心存指望,等待水漲自然船高,風吹向另一邊的時刻。

2017年7月24日

新奧爾良的最後一夜

(刊於《字花》第68期)

2017年7月20日

鄉音與手藝――《定水無痕:馬來西亞潮籍作家詩選1957-2014》

(刊於《季風帶》第四期)
(刊於《聲韻詩刊》第36期)

2017年7月10日

二十年來的香港小說面貌

(刊於《香港文學》第391期)

2017年7月7日

《嫲煩家族2》:無緣社會

   
     山田洋次生於1931年,換言之今年八十六歲,武士三部曲過後,近年來的電影都將焦點放在家庭和家族,一種是以倫理關係為重點,以―人」為核心,見微知著,不外生老病死和愛情親情,例如2010年的《給弟弟的安眠曲》、2013年的《東京家族》和最新的兩集《嫲煩家族》(20162017年各一部),這批電影總有蒼井優擔綱。另外一種是以動蕩時代為背景,以「家―國」為核心,大時代、小家庭與小人物相互呼應,2008年的《母親》、2014年的《東京小屋》和2015年的《給兒子的安魂曲》都是例子,這批電影總有黑木華擔綱(除了《母親》,當時她尚未出道)。
    山田洋次的家庭喜劇《嫲煩家族》的特色至少有三,第一是久石讓的音樂,第二是向小津安二郎致敬或取經,第一集片初在酒館一場,就令人想起《秋刀魚之味》,至片末甚至引用插播小津名作《東京物語》,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兩代人間的溝通,下一代(尚算外人)教上一代人開口,以離婚和母親離家的意願開始,大團圓收場,毫無疑問,電影不乏中庸調和的處世用心,看到山田洋次的家庭倫理信念。
第一集《嫲煩家族》風評不錯,來到第二集,《嫲煩家族2》是關於生死愛欲和家庭倫理,這些都是情理之內,意料之中。人物的性格特徵和關係架構,都承襲自第一集,夫妻和長幼之間,溝通方法都有一套既定的模式。
《嫲煩家族2》的前半段刻劃橋爪功飾演的大老爺平田周造,人老心不老,隨意駕駛,意外頻生,令家人不勝其煩,不知如何好言相勸。對於批評指責,平田周造我行我素,置諸不理,卻跟小酒館主人廝混,過從甚密,老頭子得遇紅顏知己,立即枯木逢春。前半段確實笑料百出,但未見山田洋次的真章。
重點是後半段,平田周造遇到多年不見的舊同學,如今卻是失意寂寞人,從他們的對話,我們想像昔日他們的美好歲月,再對照泡沫經濟爆破以後,今時今日的下流社會或M型社會中,人人平庸過日子,沒有光輝或安樂的前景。山田洋次甚至走得更遠,從舊同學的末路,探視獨居老人的悲哀晚年。
《嫲煩家族2》的核心意義,就是刻劃出共同體瓦解之後,高齡社會與無緣社會的面貌。所謂無緣,是指社緣、血緣、地緣都沒有,「無社緣」即沒有工作、會社、組織和朋友的人際關係,「無血緣」即沒有家庭親戚關係,「無地緣」即與故鄉沒有關係。至於結局,就是高齡者面對孤獨和貧困,最終孤獨死。(可參考NHK特別採訪小組的《無緣社會》一書,已有中譯本)
《嫲煩家族2出入於人生的晚景,結尾的安排悲喜交集,從舊同學的殯儀,笑看生死,最見山田洋次的功力。《嫲煩家族2》不單令人想到第一集,也想起《深夜食堂》系列,不知《嫲煩家族》會不會有第三集呢?

(刊於《時代論壇》第1558期2017.7.7)

2017年7月5日

七月一講

香港書展 :「越界之遊:也斯的旅遊文學」
時間:2017年7月19日(星期三) 下午2時30分至4時00分
地點: 會議室S42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