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

木鋸

(刊於《明報》2015.6.27)

2015年6月25日

遠離塵囂:《瘋戀佳人》

                
                丹麥導演湯瑪士溫德堡Thomas Vinterberg)以電影《誣網》(The Hunt2012),獲得不少讚賞,想不到,他接著執導了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哈代Thomas Hardy)的《瘋戀佳人》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874,以下原著書名直譯為《遠離塵囂》),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遠離塵囂》是哈代邁向成熟的小說作品,沒有後期作品如《黛絲姑娘》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891—92)和《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1895)的濃厚悲觀色彩,當時另一位重要小說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對《遠離塵囂》寫下相當負面的評論,他認為哈代不過是摹仿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手法,「表面上寬厚地放任她的那些怪誕的人物,從無所不知的分析高度注視著他們。」哈代創作論集亨利詹姆斯認為《遠離塵囂》太冗長,而重心目的是要表現Gabriel Oak默默而專一的愛情。
《遠離塵囂》有十九世紀英國小說的常見元素,包括婚戀、遺產、門弟,再加上哈代擅長的威塞克斯(Wessex)田園風光描寫,在電影《瘋戀佳人》中,這些時而難免連篇冗長的描寫都沒有了,空鏡頭的作用並不是十分重要,重點已落在四個主要角色的人物關係,Gabriel Oak一如天使般守護,如橡樹般穩重,如羊般單純,他處於一定的分析高度,成熟處世,甚至像監察的評判,看守並糾正Bathsheba EverdeneCarey Mulligan飾)。Bathsheba如拔示巴為(不止一個)男人所迷戀,除了Gabriel Oak,還有敏感的單身漢William Boldwood和風流的偷心者Sergeant Frank Troy
亨利詹姆斯認為小說以Gabriel Oak的愛情為主,然而電影一開始卻由Bathsheba的一小段獨白開始,後來電影的改編相當服從原著,同時也將Bathsheba放置在中心位置,她得到遺產後,從鄉間搬到城鎮,成為事業型的獨立自主女性,在農作物買賣場中獨排眾議,而Gabriel就由於意外而一無所有,屈居為Bathsheba手下田莊的牧羊人,成為一員得力助手。在感情上,電影著眼於三角關係,可是Boldwood的性格心理基本上沒有深究,相當空洞單一,而Bathsheba選擇Troy,也似乎沒有太多著墨。最終,Gabriel如願以償,打破了地主與農人的階段分野,同時也將男女重新納入到家庭關係,而對於Bathsheba當時的處境,這是最好而且順理成章的選擇,但無論如何,他拒絕Gabriel(一開始時)和Boldwood,選擇TroyGabriel(在最後時),都是個人抉擇,甚至最終嫁給Gabriel,也是頗為主動地將二人推進到婚姻關係。
《遠離塵囂》曾不止一次改編為電影(另一著名版本由John Schlesinger執導),湯瑪士溫德堡的處理相當明快,跟閱讀哈代原著時的感覺截然不同。而另一方面,《瘋戀佳人》也欠缺了一點個性,跟一般改編十九世紀英國小說的影視作品,沒有太大分野,《瘋戀佳人》沒有《誣網》的冷酷沉重,也沒有分析的高度,也許哈代的後期作品更值得改編,但是要面對另一些好版本如波蘭斯基的《黛絲姑娘》(Tess)和米高溫達波頓(Michael Winterbottom)的《絕戀》(Jude)。

2015年6月24日

香港國際電影節回顧

 (刊於《城市文藝》第七十七期)

2015年6月15日

從傳記文學了解六十年代的香港

 (刊於《文學評論》第三十八期)

2015年6月3日

六月一講

公路電影工作坊:開車──公路電影入門
日期及時間:7/6 (日) 14:30-16:30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