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

2014年9月18日

《情迷月色下》:理智與幻想

              活地阿倫Woody Allen)的《情迷月色下》Magic in the Moonlight)令我想起《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不論是費滋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原著小說,還是由Jack Clayton執導的電影版女主角正是Mia Farrow,服裝、形象和美術都有近似之處),然而《情迷月色下》沒有令我想起Leonardo DiCaprio
        活地阿倫找來哥連費夫Colin Firth),可想而知《情迷月色下》是一部關於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感性的電影,而哥連費夫的演出和說話方法,也顯然在模仿活地阿倫。導和演、鏡頭前後的人好像一體。
              哥連費夫的角色名為Stanley,又一次對照《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的Stanley Kowalski,正是要刺穿狂迷與幻象。去年活地阿倫的《情迷藍茉莉》Blue Jasmine)已向《欲望號街車》取經,在新片也略作延續,且肯定了各位評論人的解讀。Stanley藝名Wei Ling Soo,借取自美國魔術師程連蘇Chung Ling Soo,原名William Ellsworth Robinson),而程連蘇的藝名則是借取自世界級中國魔術師金陵福Ching Ling Foo,原名朱連魁)。
              電影由1928年的柏林開始,Wei Ling Soo表演魔術,另一位魔術師Howard Burkan來訪,說有一個通靈人Sophie Baker很厲害,央請Stanley去揭穿她的把戲,於是他們去到法國南部。BurkanBaker,令我想起BuchananJordan Baker,又是《大亨小傳》。
              魔術師一如電影導演,提供幻象,而魔術師Stanley十分理智,也相當虛無,他倚仗科學、經驗、練習和技藝,反對宗教、理性和玄學,他為人憤世嫉俗、悲觀、多牢騷批判、自戀而張揚,而這一次法國南部的旅程,由於Sophie Baker的通靈術似乎不簡單,大大動搖了Stanley的理念
             《情迷月色下》中,Stanley談天說天地,但最重要的參照還是《大亨小傳》。芸芸評中,John Henry RaleighLegendary Bases and Allegorical Significances一文最為精彩,《大亨小傳》中,大亨傳奇的基礎為何,寓言的意義又為何?一切也可以帶到《情迷月色下》。
              Raleigh注意到星光和月光意象(Magic in the Moonlight和天文台上的星光,當然還有《大亨小傳》提到Gatsby遙望彼岸Daisy所在的綠光),這些光都遙不可及,人無盡的幻想,嘗試將光煥發成無邊美麗的對象,一邊是理想世界,一邊是現實世界。而《大亨小傳》中,Nick Carraway寓指理性、經驗、覺醒、現實等等,Gatsby寓指想像、清白、睡夢和永恆,《情迷月色下》的Stanley本來好比Nick Carraway,中間趨近Gatsby,卒之打回原狀。
               當理想主義的Gatsby來到現實世界,是自我毀滅。《情迷月色下》的Stanley則逆向而行,現實主義的Stanley來到理想世界,卻是感到歡欣喜悅,展開了永恆感sense of eternity,找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始終他活在殘酷而虛無的世界,已很久了。現代人將世界解魅,戳穿精神的幻象,推翻形式上學,宣告上帝之死,尼采的勇氣夠大,但現代人還是難以滿足,於是在電影或靈性的世界,找尋再魅的可能。
                StanleyGatsby對反,於是乎《大亨小傳》是悲劇,《情迷月色下》是喜劇,最後的求婚戲,令人想起《傲慢與偏見》中Colin Firth飾演過的Mr. Darcy,心也碎了,至於結局是否美滿,誰知道呢,一切都不過是幻象,帶來歡樂和希望的幻象。

2014年9月10日

雲積

(刊於《明報》20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