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7日

《密陽,就是祕密的光。》


救贖需要來自內在,不是因為現實特別美麗或具有意義,而是因為我們必需具有一個理由才會繼續活下去,即使是在這個殘酷、陰霾的城市。
——李滄東(《密陽》導演)

「密陽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申愛和她的弟弟問了同一個問題。那你呢,看完了電影,你會怎樣回答呢。對。是我在問。

密陽,祕密的陽光。喪夫的申愛帶著她的兒子從首爾來到密陽,希望重新活過,一切重新開始。她慢慢地融入了社區,開展新的工作,新的事業。就在此時,她的兒子給綁架,慘遭撕票。凶手雖然找到了,但申愛無法擺脫悲痛。後來,申愛從教會聚會中得到平安和喜樂,逐漸平復過來,更決心寬恕凶手,主動去探望他。她才驚覺凶手信了上帝,成了一名蒙恩赦罪的基督徒。申愛受不了打擊,決意背叛上帝。

到底,密陽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它只是一個普通平凡的鄉鎮。然而,有心的人又從一個小城看見一個世界。

按道理說,電影中的申愛並不是甚麼信徒,從一開始到最後,她都一無所信,在教會她感到喜悅,又感到喪子之痛可以淡淡流逝,在群體之中感受慰藉。她的朋友宗燦也是一樣,他是為了追求她才上教會,後來習慣了,感覺良好,就成了教徒。可能,真正的信徒要算上那個惡貫滿盈的囚犯,雖然我們對他所知並不多。

後來,申愛挑戰上帝,每做一件壞事都喃喃向天詢望:「你在看嗎?你在看嗎?」我們是明白的,我們時時刻刻都想到正義的問題——為甚麼不幸臨到我身上?為甚麼會有人這樣對我?為甚麼會有人要陷我於絕境?這公平嗎?然而,更難回答的是——正義是甚麼?向他報復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嗎?這又公平嗎?為甚麼好人要死?壞人在暗角裡偷笑?還過得舒坦無恙。想下去,只會令人生氣。

上帝回答說寬恕,但作為人的我們做不到,我們巴不得親手了斷,至少看到仇人留淚痛哭跪地求饒。如此反映了一個事實,我們相信自己比他人更正義。

電影的尾聲,申愛離開精神病院的一天,她要去剪髮,又在理髮店重遇殺子仇人的女兒。剪髮中途,申愛站起來,離開理髮店,後來回到家裡,拿起剪刀,找一把椅子,親自動手剪髮。

對。我真的很欣賞電影的結尾,雖然有人會嫌它抽象了一點。當申愛重遇仇人的女兒,正好表示人間現實的種種不幸,帶來了——痛苦,哀愁,憤怒,怨憎,惱恨,煩憂。這些佔去了人生的一部分;申愛動手剪髮則代表了人的努力,反抗,改變和挽回。這些也佔去了人生的一部分。最後,電影拍攝申愛動手剪下的幾絡輕盈的頭髮,隨風翻捲,略過淺洼上的密陽,祕密的光。而密陽,可能就是電影中多番提到的上帝的旨意,內在的隱秘,那不動聲色的旁觀者。還有呢,還有就是溫煦的微笑。

8 則留言:

Longtin Shum 說...

新一期《誠品好讀》看了嗎?
你喜歡《密陽》?

鄭政恆 說...

對了,謝謝你呀!
另,你的灣仔WTO書還在我手上,找機會給你。
至於《密陽》,當然十分好,文章寫了,但暫時未拿出來。好像看了這部電影的人也不多。

gucao 說...

我也寫了《密陽》,文章仍未出街。李滄東處理得十分冷靜和節制,很難得。

鄭政恆 說...

志華,唔,真想看看你怎樣寫。我自己很喜歡《密陽》的結尾。印象中,不少韓國藝術片的風格都傾向冷峻,可能是跟主流的煽情對著幹吧。

匿名 說...

昨天和果林去看了啊,不知為何,他處理得很平靜,我卻在一角暗自憤怒著,這是甚麼心態啊…。

鄭政恆 說...

哈,修,給你找來這裡了。心態嗎,同情、憤怒、沉思就都留給觀眾吧。導演和演員負責提供處境。

匿名 說...

我也很喜愛李滄東的戲,有朋友提及另一點有趣的影評,說《密陽》從主角的經歷道出了人的驕傲,結尾的削髮是,是要削去人的傲氣,以為自己比別人正義的傲氣。

鄭政恆 說...

李滄東的戲,我只看過《密陽》。
驕傲與正義可算是電影的兩個重點了。當然還有其他,例如寬恕與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