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0日

日出--茂瑙的愛情世界

無論在世界何方,如果要談論茂瑙(F.W. Murnau)的電影,恐怕大家都只會討論他的代表作《吸血殭屍》。其實,茂瑙現存的十二部作品中有不少實在令人回味再三,例如今年的茂瑙回顧展的開幕電影《日出》(Sunrise, 1927)就屬於這一類。

德國電影大師茂瑙本來在海德堡大學攻讀藝術及文學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拍電影,最早的數部電影已經散佚,現存最早的是1920年的《夜中行》。在1922年拍攝的《吸血殭屍》與在1924年拍攝,以攝影技巧見稱的《最後一笑》是公認的傑作,兩部表現主義電影皆技驚四座,為他帶來國際聲譽。

1927年,茂瑙轉到荷里活,替霍士公司拍攝了《日出》和《都市女郎》。後來他與著名紀錄片大師費哈提(Robert Flaherty) 合作拍攝《禁忌》,但最後由茂瑙獨力完成,可惜他在首映前數天不幸於車禍中喪生,終年僅四十二歲。

《日出》在當年奪得了三項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美術指導與最佳攝影。所以,在藝術成就上《日出》是早已被肯定的。

《日出》的片頭有一段開場白,說:「這首夫妻之歌不屬於何方,又屬於任何一處;你在那一個地方都可聽得到。無論日出日落,蕭條的城市或鄉村的廣闊天空下,生命大都相似;有時苦澀,有時甜蜜。」

這段旁白不落俗套而蘊含意思。它點出了眾多對比,而更大的對比正正是茂瑙電影常見的主題--城鄉的差異、善與惡的不兩立。故事一開始的時候,鄉間農民被城市女子勾引,女子向男人介紹城市生活,有爵士樂、有舞會、有官能的刺激,農民搖頭擺腦,然後女子唆使農民用一次沈船意外浸死妻子,二人雙宿雙棲(此刻,插入字幕的”DROWN”字融化了。茂瑙推展了字幕的表現力,雖說無聲片才用插入字幕,但茂瑙卻活用了這個限制)。簡單一段,已點出了城鄉的差異。戰後的德國陷入史無前例的經濟困境,不過在二十年代中,美國企業家注資德國工商業,使城市與鄉間的經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可見,《日出》有一定程度上的現實根據。

《日出》的中段轉為表現丈夫的罪咎與妻子的寬恕。妻子知悉了丈夫的陰謀後,傷心不已,丈夫不斷尋求原諒。二人你追我逐,從湖畔跑到火車,再從火車走上街頭。二人終於跑到一間小教堂裏,恰巧一對男女正在行婚禮。丈夫目睹整個過程,回想過去,就抱頭痛哭,妻子也原諒了丈夫。這一段自然流暢,十分深刻。然後二人在大街上擁吻,雖引來人們責罵,不過鄉間人的真率可愛,對比出城市人的拘束與橫蠻無禮,實在是一大諷刺。

經過艱辛萬難,本片為觀眾預備了一個頗動人的結局,還有數個美麗的日出鏡頭,如果用印象派的畫作比擬也毫不誇張,奧斯卡最佳攝影之殊榮並非過譽。而片尾的晨光灑落丈夫與妻子的身上,可說是導演的祝福、人性的光環。確確實實,《日出》教曉了我們一些東西,包括了,「情」的可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