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

《聖杯騎士》:遊子不顧返

泰倫斯馬力(Terrence Malick)自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開始,不單再度受到廣泛關注,而且製作進度加速,繼《愛是神奇》(To the Wonder)之後,再帶來聖杯騎士Knight of Cups)。
聖杯騎士》由曾經在列尼史葛Ridley Scott)的《出埃及記:神王帝國》(Exodus: Gods and Kings)中飾演摩西的Christian Bale,演出男主角,此外電影中有旁白引述了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片中還有Ralph Vaughan Williams的音樂)和新約外典多馬行傳The Acts of Thomas)的珍珠之歌Hymn of the Pearl,中譯本詳參黃根春主編的基督敎典外文獻:新約篇》第三冊,而且大量運用葛利格Edvard Grieg《皮爾金組曲Peer Gynt Suite,尤其是Solveig's Song
從種種線索可見,漫長旅程和靈知主義Gnosticism,或稱諾斯底主義)是電影的重點,換言之,以靈知主義的二元論看,從黑暗走到光明,從肉體的遮蔽到心靈的開啟,達到神聖超越的旅程,是聖杯騎士》的思想要旨。
聖杯騎士》刻劃出現代社會的精神低谷,在電影開始之時已運用荒原意象,以至於Christian Bale飾演的主角Rick(暗示最終的Wake),一如異鄉人孤苦地遊走其中,不知去向,顯然Rick是一個空洞的人或昏沉的靈魂,繼而他出入於同樣空洞的現代化建築、拉斯維加斯的賭場、不同風格的夜店等等,肉身迷失於種種色欲世相。
電影用塔羅牌的卡名,分為七個章節段落,更加入塔羅牌沒有的自由作為終章,刻劃主角走出了心靈的困局,七個段落是人生苦惱的循環反復周期,也恰恰對應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名作《露滴牡丹開La Dolce Vita)的七天段落,事實上《露滴牡丹開》和《聖杯騎士》也分享不少相同的主題,包括現代人的迷失、存在意義的失落等等。
聖杯騎士》的片名本身正是來自塔羅牌的卡名,多少定下了電影的浪漫、象徵和神秘主義基調,如果分開聖杯和騎士兩者,當然也指向聖杯的宗教意義(耶穌在受難前最後晚餐所用的)和亞瑟王傳說中騎士的尋索歷程。
聖杯騎士》的Rick就如尋索的騎士,也如珍珠之歌中的王子,到埃及去尋找珍珠珍珠可視為靈魂的隱喻,跟黑暗相對,但王子忘記了一切,最終重新醒覺,完成了使命,珍珠之歌帶出的內容,正是聖杯騎士》的迷失與超越、肉身與靈魂、黑暗與光明的靈知主義二元論基礎,而不顧返的遊子,最終還是浪子回頭。
Rick經歷了家庭的爭執、事業的停滯、感情的起跌,大概可以對照泰倫斯馬力的個人經歷,但更重要的,依然是點出人的孤苦、恐懼、昏沉、墮落和欲望,人嘗試以迷信和禪修,推敲及尋找出路,但電影著重點出,人經歷了種種苦難和打擊,得以洗煉,才有自由的內在超越。
由此回顧,我們就可以理解聖杯騎士》的視覺特點,例如不斷前推的鏡頭,大量運用的仰鏡,都有尋索和仰望天國的意思,至於經常出現的飛行或飛機意象,也代表了超越自我的內心動向,至於海和水的意象,既代表不確定的物質世界,也代表清洗和潔淨的意思,而值得注意聖杯騎士》的海報,倒置的主角如正在墮落,月亮缺後重圓,代表心靈的修復,棕櫚樹就有生命向上和一切都有可能之意。
電影大量的女性角色,有些是露水情緣,有些與Rick愛情甚至婚姻關係,帶來美和痛苦的記憶,但重點是Rick經歷了不同關係,認識自我,更在最後的神秘女子帶領下,尋索到靈魂超越的光明,電影完結時,正是人生另一層次的Begi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