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伊朗式遷居》:新居風暴

        《伊朗式遷居》(The Salesman)是伊朗殿堂級導演阿斯加法哈迪Asghar Farhadi)的新作,影片先在康城影展奪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劇本獎,今年又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由於特朗普的入境禁令,法哈迪無法現身領獎。
                法哈迪曾經憑《伊朗式分居》(A Separation)奪得無數獎項,電影所達到的藝術水平,毫無疑問可以名垂當代經典電影之列。隨後的《伊朗式離婚》(The Past)略有不及,但透過一場離婚,引入五六個帶著種種難處的主要角色,將罪咎、疏離、恨意等作了相當深刻細緻的刻劃。
             《伊朗式遷居》的主角伊密和蘭娜是年輕夫婦,居於伊朗德黑蘭,伊密是教師,他們都是舞台劇演員,正要排演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名劇《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參姚克、英若誠及張靜二譯本,本文採用英若誠譯本),伊密飾演主角推銷員Willy Loman蘭娜飾演其妻Linda。他們的舊居有倒塌危機,幸好劇組演員恰恰有一個空置單位,只是前租客是妓女。不幸的是,蘭娜在浴室洗頭時有陌生人闖入新居,蘭娜受傷,創傷令她緊張兮兮,伊密也沒有報警,只是利用傷人者遺留下的車鎖匙(還有手機和錢,一步步找到一個虛弱的老頭子,而伊密也展開了報復的行動。
            《伊朗式遷居》的特點是戲中有戲、文本互涉,值得發掘阿瑟米勒名劇《推銷員之死》的影響。法哈迪的關注點大概不是原劇的宏大主題,例如現實對小人物的打擊和美國夢的追尋,而是轉化提取人物的內在心理。推銷員之死》多番出現的關鍵詞Insult(羞辱)和Spite(怨氣),成為《伊朗式遷居》的重點。一是每況愈下、不合時宜、失去工作的Willy嫉妒順境的Charley,老是感到羞辱和傷自尊心,二是Willy了解一事無成的大兒子Biff一直心存怨氣,足以浪費整個人生。這兩種心理成為《伊朗式遷居》角色的主要內在情緒。
          《伊朗式遷居》一如法哈迪的前作,關注人的道德和限制,當人遇上壞事,固然可以心生體諒(例如被羞辱的女演員接受道歉了事),但更多是對他人的動機產生懷疑,例如在逼仄的的士上,婦人對貼近的伊密猜疑,伊密卻體諒婦人可能遇過壞事,難免有天下烏鴉一樣黑的心理,可是到伊密遇上新居闖入事件,他對學生在課堂上偷拍一事,產生懷疑並要查看手機,羞辱了難堪的學生
              當人遇上壞事,除了懷疑,下一步就是埋怨、羞辱以至遷怒他人,例如伊密在演出中即興發揮,辱罵同場演出的新居屋主,而晚上伊密和蘭娜還有劇團演員的孩子吃飯,因為用了疑犯留下的錢買餸,決意倒掉已煮好的意大利粉。
            《伊朗式遷居》的中段略有懸疑色彩,伊密憑線索獨自查案。如果將焦點轉移到虛弱老頭一方,從中可以看到老頭的逃避心理(包括負傷逃遁和矢口否認),但更複雜的一面,還是人的心理,伊密以羞辱老頭的手段,令對方承受致命的打擊。遇上壞事的結果,普通人總會埋怨和羞辱他人,但放到宏觀的社會層面看,怨和羞辱的結果是關係的瓦解,嚴重的會形成社群關係的撕裂和崩解,一如裂痕處處的房子――「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孔尚任《桃花扇》

沒有留言: